江畔独步寻花·其五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本作于上元二年(761年),当时,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感慨之情溢于言表。每每独步寻幽,消遣世虑。这里所选的一首,是七首绝句中的第五首。它所突出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

  首先,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风景画,高耸的黄师塔,巍然屹立着;流动的江水,从塔前东流而去。塔,是静止的;江,是流动的。画面有动有静,给人以壮美的感受。然而诗人毕竟在寻春,风和日丽,春光怡人,不觉困倦,且倚微风,以寄雅怀。诗人以一“倚”字,就将自己与大好春光融合为一,达到寓情于景,以景寄情的完美境界。

  后两句着力写桃花,用了两个爱字,两个红字,表现诗人对花之美的欣悦,并以反问的语气作结,不仅饶有兴味,而且由己及人,扩大了审美的范围,强化了美感。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9432.html

叹花

叹花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原文: 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作者介绍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醉翁操·琅然

醉翁操·琅然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醉翁喜之,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绝伦。然有其声而无其辞。翁虽为作歌,而与琴声不合。又依《楚词》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辞以制曲。虽粗合韵度而琴声为词所绳的,非天成也。后三十余年,翁既捐馆舍,遵亦没久矣。有庐山玉涧道...

【中吕】朝天子_村居杜门

【中吕】朝天子_村居杜门
朝代:元代 作者:任昱 原文: 村居 杜门,守贫,知有归田分。春风渐入小洼樽,勤饮姜芽嫩。乡党朱陈,讴歌尧舜,向东皋植杖耘。子孙,更淳,闲把诗书训。 信笔 九霄,早朝,曾赴金门诏。珠玉在挥毫,胸次谁同调?谈笑枚皋,风流温峤,恣疏狂直到老。尽教,醉了,走马长安道。 道院 翠峰,锦宫,香霭丹霞洞。来寻采药鹿皮翁,煮茗为清供。静听松风,闲吟《橘颂》,碧天凉月正中。九重,赐宠,一觉黄粱梦。 ...

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

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
朝代:宋代 作者:晁冲之 原文: 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别来不寄一行书。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 安稳锦屏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相思休问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回忆当年在西池池上宴饮,每天该有多少的快乐和幸福。可自从分手之后,相互间也不再寄信捎书。即使像往常那样相见,相互间也冷冷淡淡,不可能再像当初。安好枕头,铺好锦被,今夜要在梦中趁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