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赏析二

赏析二

作者:佚名

  这首是李白早年的作品。李白早年在戴天山大明寺读书。后来,李白因坐永王李璘事入狱,流放夜郎,遇赦,漂泊浔阳、金陵、宣城、历阳等地。杜甫在成都于肃宗上元二年(761),因"近无李白消息",写了一首《不见》诗怀念李白,担心他在外会闯祸,盼他早日归还"匡山"故乡。诗曰:"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次年,李白便死于安徽当涂。

  李白早年即富有才华,他在大匡山读书时,就描绘了这样一幅色彩鲜明的访问道士不遇图。道士姓名,不得而知。通篇着意于写景,真实自然,并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道士世外桃源的优美生活境界。

  全诗分为三个层次,前四句为一个层次,五、六两句为二个层次,最后两句为一个层次。前四句是写诗人拜访道士途中听耳闻目睹。诗人沿着小溪而行,沿路两旁。桃花盛开,花瓣上挂满露珠。这说明诗人一大早,就出门而行。小溪流水淙淙,与狗吠之声,响成一片,形成了一种别有情趣的乐章。道士的处所,路程还不近呢。诗人从早走到中午时分,尚且没有听见道士敲钟的声音,只见树丛的深处,不时有麋鹿出没。这两句的妙处,暗示道士不在道院,为最后两句设下伏笔。以上四句。把道士远离人间闹市的那种清新幽静的环境,逼真地摹写出来。前两句写狗吠声声,溪水淙淙,桃花含露,是诗人早上的所见听闻。"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两句,是写中午时分的耳闻目睹。时间不同,地点各异,诗人所描写的见闻,也各不相同。在这里,时间和空间感。异常清晰。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两句,是写道士处所的近景,野竹参天,与青气融为一体,从碧绿的山峰间飞流直下的瀑布,形成了一种优美壮观的奇境。飞、挂二字,是写瀑布飞流直下的动的画面。"野竹分青霭"的"分"字,表面是写野竹参天,把空中的青色云气隔开,实则是说翠竹参天,与青色的云气相接,浑为一体。形成天竹一色的奇景。竹前冠一"野"字,是说翠竹是自然长成,并非人工培植,因而更觉可喜可爱。"霭"前冠一"青"字,与竹色协调,融为一色。"飞泉挂碧峰",颇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具有引入入胜,令人留连忘返的艺术魅力。

  最后两句,方才点明"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的诗题。人们都会有这样的常识:大凡去访亲探友,不能相遇,就会令人焦躁不安。李白去拜访道士,道士不在道院,又无人知道去向、怎能不使他十分着急呢?尽管道士不在,诗人并没有立即返回,他远道而来,总想能见到道士,同他畅谈一番。"愁倚两三松",写得极其生动形象,写诗人等待道士回来,倚靠遍了道士门前的两三棵松树,而道士仍然未回。"愁"字,颇能传神,把诗人着急的神态。刻画得清晰可见,历历在目。"无人知所去",是一般的陈述句。只是说明道士不知所去。是为"愁倚两三松"句,所作的铺垫。

  此作的构思并不复杂,它写诗人的所闻所见,都是为了突出访道士不遇的主题。所以,吴大受说:"无一字说道士,无一字说不遇,却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诗筏》)当然,并不是说李白这首诗已经写得尽善尽美了,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后期比较成熟的诗作,都写得十分洒脱、酣畅、飘逸、雄浑,字里行间,充满着一股豪气。而他这首诗,在这方面的特点还不够明显,还不够浓郁。这说明此作还带有他早期作品的痕迹。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2252.html

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朝代:宋代 作者:周邦彦 原文: 上马人扶残醉,晓风吹未醒。映水曲、翠瓦朱檐,垂杨里、乍见津亭。当时曾题败壁,蛛丝罩、淡墨苔晕青。念去来、岁月如流,徘徊久、叹息愁思盈。 去去倦寻路程。江陵旧事,何曾再问杨琼。旧曲凄清。敛愁黛、与谁听。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何须渭城。歌声未尽处,先泪零。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昨夜的酒力尚未消去,上马时尚需有人帮扶,清晨的凉风还没有把我吹...

南归阻雪

南归阻雪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我行滞宛许,日夕望京豫。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 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 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十上耻还家,裴回守归路。 相关翻译 注释 ⑴南归阻雪:《全唐诗》校:“一作南阳北阻雪。”⑵滞:停留。宛:汉县名,在今河南南阳市。许:秦县名,在今河南许昌市东北。⑶豫:古代豫州,主要指今河南一带。或谓借指洛阳。按,作者此时滞于宛许,而...

【双调】清江引 秋夜

【双调】清江引 秋夜
朝代:元代 作者:丘士元 原文: 夜阑梦回人静悄,不住的寒蛩叫,细雨洒芭蕉。铁马檐前闹,长吁几声儿得到晓?  【双调】落梅风 江上闻笛  江天晚,起暮云,恰才的夜凉人静。风送玉箫三四声,使离人凭阑愁听。 秋夜梦回  清秋夜,鸳梦回,闹寒蛩絮人心碎。长吁几声人万里,病形骸越添憔悴。  【双调】庆东原 秋暮感怀  山连地,水映天,盼宾鸿过尽空嗟怨。朱帘半卷,西风槛边,...

摸鱼儿·送春

摸鱼儿·送春
朝代:元代 作者:张翥 原文: 涨西湖、半篙新雨,麯尘波外风软。兰舟同上鸳鸯浦,天气嫩寒轻暖。帘半卷,度一缕、歌云不碍桃花扇。莺娇燕婉。任狂客无肠,王孙有恨,莫放酒杯浅。垂杨岸、何处红亭翠馆?如今游兴全懒。山容水态依然好,惟有绮罗云散。君不见,歌舞地,青芜满目成秋苑。斜阳又晚,正落絮飞花,将春欲去,目断水天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