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行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战争的乌云翻滚而来,像是要把城楼压垮;
鳞片状的铠甲在日光照射下金光闪闪。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
夜色中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浓艳得近似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抵达易水;
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
手执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战国时燕昭王曾筑台置千金于其上以延揽人才,因称此台为“黄金台”。“玉龙”,唐人用以称剑。 黄金、 白玉, 其质地和色泽, 都为世人所重。“龙”,是古代传说中的高贵动物,“黄金台”,是求贤若渴的象征。
黄金台:《上古郡国图经》“黄金台在易水东南十八里,燕昭王(姬平)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之士。”

注释
(1)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雁门,郡名,位于山西代县。
(2)摧:毁坏。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临危形势。
(3)向日:迎着太阳。亦有版本写作“向月”。
(4)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甲,指铠甲,战衣。
(5)向:向着,对着。
(6)开:打开,铺开。
(7)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
(8)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
(9)塞土燕脂凝夜紫:长城附近多紫色泥土。燕脂,即胭脂,深红色。这里写夕晖掩映下,塞土有如燕脂凝成,紫色更显得浓艳
(10)塞上:亦有版本写作“塞土”。
(11)燕脂:调脂饰女面,产于燕地,故曰燕脂,一种红色化妆品。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据说长城附近多半是紫色泥土。一作“胭脂”。
(12)临:逼近,到,临近。
(13)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战国时荆轲前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荆轲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4)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15)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
(16)报:报答。
(17)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以招聘人才、招揽隐士。
(18)意:信任,重用。
(19)玉龙:宝剑的代称。
(20)君:君王。

1、 冯浩非 徐传武 .李贺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23-24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284 .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2624.html

子夜歌·三更月

子夜歌·三更月
朝代:宋代 作者:贺铸 原文: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相关赏析 鉴赏 本调又名《忆秦娥》。相传创始于李白。李白之《忆秦娥》,主要抒发一个长安少妇对久别爱人的忆念之情。贺铸此词,与李词所写颇为接近,表达了一个闺中少妇与恋人别后,饱受相思熬煎的极度忧伤痛苦之情。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开头...

鹧鸪天·绿酒红灯漏

鹧鸪天·绿酒红灯漏
朝代:清代 作者:谭献 原文: 绿酒红灯漏点迟,黄昏风起下帘时。 文鸳莲叶成漂泊,幺风桐花有别离。 云澹澹,雨霏霏,画屏闲煞素罗衣。 腰支眉黛无人管,百种怜侬去后知。 作者介绍 谭献 谭献(1832~1901),近代词人、学者。初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谭献的词,内容多抒写士大夫文人的情趣。由于强调"寄托",风格过于含蓄隐曲。但文词隽秀,琅琅可诵,尤以小令为长。著有《复堂...

赠友人三首

赠友人三首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兰生不当户,别是闲庭草。夙被霜露欺,红荣已先老。 谬接瑶华枝,结根君王池。顾无馨香美,叨沐清风吹。 馀芳若可佩,卒岁长相随。 袖中赵匕首,买自徐夫人。玉匣闭霜雪,经燕复历秦。 其事竟不捷,沦落归沙尘。持此愿投赠,与君同急难。 荆卿一去后,壮士多摧残。长号易水上,为我扬波澜。 凿井当及泉,张帆当济川。廉夫唯重义,骏马不劳鞭。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慢世...

西江月(秋兴)

西江月(秋兴)
朝代:宋代 作者:米芾 原文: 溪面荷香粲粲,林端远岫青青。楚天秋色太多情。云卷烟收风定。 夜静冰娥欲上,梦回醉眼初醒。玉瓶未耻有新声。一曲请君来听。 作者介绍 米芾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