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首句作用

首句作用

作者:佚名

  杜牧写这篇赋,既然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以讽谏时弊,为何开头要从六国覆灭下笔?

  分析:作者讽谏时弊,以秦王朝灭亡为借鉴;写秦朝覆灭,又以六国衰亡为铺垫。六国何以会灭?赋中说到“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可见,六国灭亡,是不能爱民的结果。从何看出六国之不爱民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秦之珍宝”(财富之代称),来自六国;六国之珍宝取自百姓,统治者为满足奢华生活之需要,对百姓肆意搜刮,锱铢不留。“六王”因不爱民而“毕”其统治;秦如吸取教训,“复爱六国之人,”那就不致迅速灭亡。然而“蜀山兀,阿房出”,秦王朝由此又走上了六国灭亡的老路。开头12个字,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2641.html

水调歌头·定王台

水调歌头·定王台
朝代:宋代 作者:袁去华 原文: 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耿耿恨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参考翻译 注释 ①定王台:在今湖南长沙市东,相传是汉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瞻望其母唐姬墓而建。②楚望:唐宋时按各地的位置规模...

夹竹桃花·咏题

夹竹桃花·咏题
朝代:宋代 作者:曹勋 原文: 诗绛彩娇春,苍筠静锁,掩映夭姿凝露。 花腮藏翠,高节穿花遮护。 重重蕊叶相怜,似青帔艳妆神仙侣。 正武陵溪暗,淇园晓色,宜望中烟雨。 暖景、谁见斜枝处。 喜上苑韶华渐布。 又似瑞霞低拥,却恐随风飞去。 要留最妍丽,须且闲凭佳句。 更秀容、分付徐熙,素屏画图取。 参考翻译 注释 苍筠(yn):青翠茂盛的竹子。帔(pi):古代的一种服装,即裙装。武陵溪:神仙居住的...

杂剧·包待制智赚生金阁

杂剧·包待制智赚生金阁
朝代:元代 作者:武汉臣 原文: 楔子 (冲末扮孛老同卡儿、旦儿、正末郭成上)(孛老诗云)急急光阴似水流,等闲白了少年头。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老汉是郭二,蒲州河中府人氏。嫡亲的四口儿家属。婆婆王氏,孩儿郭成,媳妇儿李幼奴。我孩儿幼习经史,学成满腹文章。我可为甚么不着他应举去?只因我家祖代不曾做官,恐没的这福分,不如只守着农庄世业,倒也无荣无辱。不意孩儿偶然得...

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

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尊前呵手镊霜须。 相关翻译 注释 注释⑴苏:即江苏苏州市。旧注云:“公有薄田在苏,今岁为风涛荡尽。“这句是指自己在苏州的田地被风潮扫荡但却并不介意。⑵这两句想象黄州一带由于大雪而明年将获得“麦千车”的大丰收,而“人饱”将使“我愁”消除;说明自己的“愁”是对国计民生的忧念。⑶翠袖: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