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四犯·水外轻阴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玲珑四犯》又名《夜来花》,始见于周邦彦《片玉词》,属“大石调”,全词九十九字。姜夔的自度曲《玲珑四犯》虽然全词也是九十九字,但属于“双调”,与周邦彦词作的句读完全不同。史达祖、高观国、周密的《玲珑四犯》均为一百零一字,不知属于何调,句读和周邦彦、姜夔的词都不相同。  

  这首词是写暮春时节,晴天白昼,游故地怀故人。词的上片开头三句是写景,晴天飞云、水边轻阴,给读者描绘出了一个美好的境界。“做弄得”是渐渐使得的意思。下面接着写人:词人在这美好境界的桥西停下了马,并且把马系在他过去也曾经系过马的树上。“旧时”两字告诉读者,这是故地重游了。在故地见到昔日的芳树还活着,还是那样翠绿,但是,昔日“翠陌寻春”的人不见了,而且眼前周围也没有人,只好漫问树梢小桃故人消息,而小桃却是无语的。风景依旧,人事全非,令作者感到伤情。而可恨的燕莺,不了解词人的痛苦,更不抚慰词人的痛苦,却隔如雨乱红飞去。下片开头四句写感慨,好像是另笔,实际仍然是上片的“闲情”的发挥,并没有断了词意。“春风意”来自苏轼《梅花》:“何人会得春风意,怕见黄昏雨细时。”接着两句,进一步写怨恨、写愁。前面只是说“怨恨”难于诉说,只是说“愁如许”,而此处则是到了“断肠”的地步了,到了要写“此意”“都无新句”的地步了,可见其怨恨之深,愁之深。最后两句以何时再见故人——仙侣作结,点明了题意。对于词的结句,历来是受到词家重视的,张炎就曾说过:“末句最当留意,有有余不尽之意始佳。”高观国词中固然有结句好的,如《齐天乐》的“送绝征鸿,楚峰烟数重。”但是,一般说来,他的词的结句如《霜天晓角》的:“欲访莫愁何处?旗亭在画桥侧。”《杏花天》的:“小桃也自知人恨,满面羞红难问。”《卜算子》的:“十二雕窗六曲屏,题遍伤春句。”等等都和这首《玲珑四犯》的结句一样,没有不尽之意,相反地,使人有说尽之感。这是这首词的一个缺点。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2910.html

【南吕】四块玉_秋望和胡致

【南吕】四块玉_秋望和胡致
朝代:元代 作者:张可久 原文: 秋望和胡致居 菊又开,人何往?夜静孤眠北窗凉,月明闭上南楼望。天一方,雁几双,书半行。 客席胡使君席上 舞态轻,歌喉稳,十里香尘柳边春,一声《金缕》樽前韵。敛绣巾,整翠云,点绛唇。 春愁 晓梦云,残妆粉,一点芳心怨王孙,十年不寄平安信。绿水滨,碧草春,红杏村。 伤春 杨柳阴,秋千影;恨煞啼鹃断肠声,越添怨女伤春病。倚绣屏,搊锦筝,调玉笙。 宫中秋日 环...

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
朝代:唐代 作者:王湾 原文: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外 一作:青山下)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

周较书宗道主吾塾自吾弟以及吾儿去就十余年因竹请题寓情有咏

周较书宗道主吾塾自吾弟以及吾儿去就十余年因竹请题寓情有咏
朝代:明代 作者:沈周 原文: 一别清风又十霜,重来三径未全荒。 此君已觉垂垂老,稚子今看稍稍长。 书简漫消新岁月,渔竿不厌旧沧浪。 试呼浊酒歌淇澳,昨夜疏帘雨正凉。 相关翻译 注释 周较书宗道:任校书的周宗道。较书,校书,古代掌校理典籍的官员。塾:shú ,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的地方:家塾、私塾。去就:担任或不担任职务。十霜:十年。三径:东汉‧赵岐《三辅决录》载,西汉蒋诩,哀帝时为衮州刺...

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朝代:宋代 作者:晏几道 原文: 街南绿树春饶絮。雪满游春路。树头花艳杂娇云,树底人家朱户。北楼闲上,疏帘高卷,直见街南树。 阑干倚尽犹慵去。几度黄昏雨。晚春盘马踏青苔,曾傍绿阴深驻。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街南绿树浓荫,春天多柳絮,柳絮如雪飘满游春的道路。树顶上杂映着艳花交织的娇云,树荫下是居住人家的朱红门户。闲懒地登上北楼,疏散的珠帘向上高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