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小渡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此选自南宋杨万里所著《诚斋集(江湖集)卷二》。据考杨万里《诚斋集》其一《江湖集》所收诗七百八十三首,皆为南宋绍兴三十二年(一一六二)至淳熙四年(一一七七)之间的作品。此诗所写之三江小渡故址在今吉水即杨万里故居之地,故而此诗应为杨万里在家乡期间所作。

  以杨万里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及第,绍兴二十六年授赣州司户参军,绍兴二十九年调任永州零陵县丞,隆兴元年赴调临安因张浚之荐除为临安府教授,乾道三年赴临安上政论《千虑策》,乾道六年除为隆兴府奉新知县,乾道六年因虞允文之荐除为国子博士,淳熙元年除知漳州,淳熙四年除知常州,皆不在吉水,唯有隆兴二年至乾道二年因其父之病西归吉水及其父逝世为父丁忧与淳熙元年至三年养病期间,居于吉水,故此诗应作于此二时期其中之一。又《诚斋集(江湖集)卷二》有诗《甲申(隆兴二年)上元前闻家君不伏西归见梅有感二首》于本诗之前,《诚斋集(江湖集)卷三》有诗《丙戍(乾道二年)上元和昌英叔李花》于本诗之后,故此诗断然不可能作于淳熙元年至三年养病期间,而只能作于隆兴二年(一一六四)至乾道二年(一一六六),杨万里因其父之病西归吉水及其父逝世为父丁忧期间。

  隆兴二年正月,杨万里因其父之病西归吉水。同年八月四日,杨万里之父逝世,杨万里开始了为期三年的丁父忧时期。在此之前,杨万里方才于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及第,开始初次进入南宋官场,并由地方小吏一步步入职京城(因张浚之荐除为临安府教授),这正是一个读书人可以借机施展“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好时机。忽闻其父之病,出于孝道,不得已放弃大好机会,西归故里,这在政治上对于杨万里来说不吝于一个打击。同时,对于杨万里来说,其父之病,在亲情上对于杨万里也不吝于一个打击。然而西归故里吉水之后,同年八月杨万里之父的逝世对于杨万里来说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根据封建礼法的要求,父母之死皆应为之守孝三年,对于一个适才走上宦途不久,又有一定前途的读书人来说,这三年是极为艰难的,以前在官场上的一切都将归于破灭,一时前功尽弃,极易生出失意之感,对于杨万里来说更是这样。同时,杨万里之父的逝世在亲情上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古代讲求孝道,父母之死,特别是父亲之死,对于其子女来说是沉痛的,是失怙般的痛楚,这极易造成一种愁苦的心情。

  杨万里《诚斋集(江湖集)卷二、卷三》中很多的诗文对以上两种感受都有所印证:“千里来为五斗谋,老亲望望且归休。春光尽好关侬事,细雨梅花只作愁。”(《甲申上元前闻家君不伏西归见梅有感二首》);“嗟我何多难,丧亲又哭君。两家两翁好,作么并丘坟。”(《刘公佐亲家奉议挽词二首》);“梨花自寒食,时节只愁予。”(《寒食上家》);“景好怀翻恶,人嬉我独悲。”(《春晚往永和》);“春气吹人不作醒,病身感物底心情。斜阳也不识人老,偏照霜髭一两茎。”(《薄晚绝句》)。

  在这般官场失意、亲人离去的愁苦心情中,却又是为友人送别之时,在三江小渡口,杨万里作了本诗。此诗一二两句诗人着意写景,营造了一种送别友人,依依不舍的氛围。三四两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对于友情天长地久,不为风浪所阻的期盼。通首采用对比手法。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交情”比做“山溪渡”,并使用自然界的“风波”象征社会风浪,然后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深刻地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4420.html

点绛唇·病起恹恹

点绛唇·病起恹恹
朝代:宋代 作者:韩琦 原文: 病起恹恹、画堂花谢添憔悴。乱红飘砌。滴尽胭脂泪。 惆怅前春,谁向花前醉。愁无际。武陵回睇。人远波空翠。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大病初起,精神困倦,画堂里落花满地,使我平添了几许愁绪。凋零的花瓣在空中飞舞,坠落到石阶上,如簌簌而落的胭脂泪,让人心碎。春天匆匆而逝,人也别离,与谁在花前共舞?愁绪如海,无边无际。转首回望那驻春藏人的好地方,而人在千里之...

【双调】夜行船 春晓

【双调】夜行船 春晓
朝代:元代 作者:朱庭玉 原文: 晓角梅花三弄曲,勾引起禁钟楼鼓。曙色将分,漏声才息,残月已沉江渚。  【挂玉钩】迤逦莺啼共燕语,偏向闲庭户。春困佳人睡未足,好梦方惊寤。淡脸霞,松鬟雾。欲对鸾台,再整妆梳。  【庆宣和】十二帘钩闲控玉,尚掩流苏。嫩寒犹怯透罗襦,绣帏,未出。  【天仙令】晨妆罢,信步向庭隅。晓日楼台,秋千院宇。那更杜鹃催,春事归欤。怜红爱紫无限心,...

秋思

秋思
朝代:唐代 作者:张籍 原文: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相关翻译 译文 洛阳城中又刮起了秋风, 那凉丝丝的秋风似乎在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向亲人诉说。 心事永远说不尽, 无奈太匆匆,捎信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合上的信封, 检查有没有说全自己的心事。... 译文二 洛阳城又开始刮秋风了,凉风阵阵吹起了我埋藏在心底的万千思绪,便想写...

七夕二首·其一

七夕二首·其一
朝代:明代 作者:德容 原文: 玉露金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 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 相关翻译 注释 ①玉露:指晶莹的露水。唐杜甫《秋兴》诗之一:“玉露雕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即此意。金风:秋风。西方为秋而主金,故秋风曰金风。素秋:秋季。古代五行说,以金配秋,其色白,故称素秋。又秋至则草木渐雕,因以素秋比喻人生晚暮。此处作者兼用二义。穿针楼:旧俗七夕时妇女多登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