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小渡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此选自南宋杨万里所著《诚斋集(江湖集)卷二》。据考杨万里《诚斋集》其一《江湖集》所收诗七百八十三首,皆为南宋绍兴三十二年(一一六二)至淳熙四年(一一七七)之间的作品。此诗所写之三江小渡故址在今吉水即杨万里故居之地,故而此诗应为杨万里在家乡期间所作。

  以杨万里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及第,绍兴二十六年授赣州司户参军,绍兴二十九年调任永州零陵县丞,隆兴元年赴调临安因张浚之荐除为临安府教授,乾道三年赴临安上政论《千虑策》,乾道六年除为隆兴府奉新知县,乾道六年因虞允文之荐除为国子博士,淳熙元年除知漳州,淳熙四年除知常州,皆不在吉水,唯有隆兴二年至乾道二年因其父之病西归吉水及其父逝世为父丁忧与淳熙元年至三年养病期间,居于吉水,故此诗应作于此二时期其中之一。又《诚斋集(江湖集)卷二》有诗《甲申(隆兴二年)上元前闻家君不伏西归见梅有感二首》于本诗之前,《诚斋集(江湖集)卷三》有诗《丙戍(乾道二年)上元和昌英叔李花》于本诗之后,故此诗断然不可能作于淳熙元年至三年养病期间,而只能作于隆兴二年(一一六四)至乾道二年(一一六六),杨万里因其父之病西归吉水及其父逝世为父丁忧期间。

  隆兴二年正月,杨万里因其父之病西归吉水。同年八月四日,杨万里之父逝世,杨万里开始了为期三年的丁父忧时期。在此之前,杨万里方才于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及第,开始初次进入南宋官场,并由地方小吏一步步入职京城(因张浚之荐除为临安府教授),这正是一个读书人可以借机施展“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好时机。忽闻其父之病,出于孝道,不得已放弃大好机会,西归故里,这在政治上对于杨万里来说不吝于一个打击。同时,对于杨万里来说,其父之病,在亲情上对于杨万里也不吝于一个打击。然而西归故里吉水之后,同年八月杨万里之父的逝世对于杨万里来说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根据封建礼法的要求,父母之死皆应为之守孝三年,对于一个适才走上宦途不久,又有一定前途的读书人来说,这三年是极为艰难的,以前在官场上的一切都将归于破灭,一时前功尽弃,极易生出失意之感,对于杨万里来说更是这样。同时,杨万里之父的逝世在亲情上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古代讲求孝道,父母之死,特别是父亲之死,对于其子女来说是沉痛的,是失怙般的痛楚,这极易造成一种愁苦的心情。

  杨万里《诚斋集(江湖集)卷二、卷三》中很多的诗文对以上两种感受都有所印证:“千里来为五斗谋,老亲望望且归休。春光尽好关侬事,细雨梅花只作愁。”(《甲申上元前闻家君不伏西归见梅有感二首》);“嗟我何多难,丧亲又哭君。两家两翁好,作么并丘坟。”(《刘公佐亲家奉议挽词二首》);“梨花自寒食,时节只愁予。”(《寒食上家》);“景好怀翻恶,人嬉我独悲。”(《春晚往永和》);“春气吹人不作醒,病身感物底心情。斜阳也不识人老,偏照霜髭一两茎。”(《薄晚绝句》)。

  在这般官场失意、亲人离去的愁苦心情中,却又是为友人送别之时,在三江小渡口,杨万里作了本诗。此诗一二两句诗人着意写景,营造了一种送别友人,依依不舍的氛围。三四两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对于友情天长地久,不为风浪所阻的期盼。通首采用对比手法。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交情”比做“山溪渡”,并使用自然界的“风波”象征社会风浪,然后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深刻地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4420.html

惜分飞·寒夜

惜分飞·寒夜
朝代:清代 作者:吴绮 原文: 昨晚西窗风料峭,又把黄梅瘦了。人被花香恼,起看天共青山老。 鹤叫空庭霜月小,夜来冻云如晓。谁信多情道,相思渐觉诗狂少。 相关翻译 注释 ①料峭:风寒貌。②“谁信”句:犹口语“谁讲(我)多情”,实为反语。... 相关赏析 赏析 此词咏寒夜之苦,故首句点出“昨晚”。次叙夜起看天,鹤唳空庭,霜月冻云,只觉满目凄凉。心中愁结,遂致诗兴全无。“天共青山老”一句,反用“天若有情...

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

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
朝代:宋代 作者:晏殊 原文: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相关赏析 赏析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记载:“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故公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

说诗八首

说诗八首
朝代:清代 作者:宋湘 原文: 三百诗人岂有诗,都成绝唱沁心脾。 今人不讲源头水,只问支流派是谁。 涂脂传粉画长眉,按拍循腔疾复迟。 学过邯郸多少步,可怜挨户卖歌儿。 心源探到古人初,征实翻空总自如。 好把臭皮囊洗净,神仙楼阁在高虚。 豫章出地势轮囷,细草孤花亦可人。 独有五通仙杜老,各还命脉各精神。 学韩学杜学髯苏,自是排场与众殊。 若使自家无曲子,等闲铙鼓与笙芋。 池塘春草妙难寻,泥...

山村咏怀

山村咏怀
朝代:宋代 作者:邵雍 原文: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相关翻译 译文 到二三里远的地方,有四五个生着炊烟的人家。路过六七座亭台楼阁,周围有十几枝花。... 相关赏析 故事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