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秋赏析

赏析

作者:青若

  张淑芳,宋朝女词人。《西湖志余》记载:”张淑芳,贾似道妾,南宋临安(今杭州市)人,西湖樵家女,姿容美丽,能善词”。

  清朝文人徐士銮编辑的《宋艳》书中,有引自《西湖志余》的记载:“(张淑芳)木棉之后,自度为尼,结庵九溪,栽花种竹以老,罕有知者。”

  另据《续比丘尼传》中记载:“张淑芳,西湖樵家女。理宗选妃日,贾似道匿为已妾,木绵之后,自度为尼,罕有知者。今五云山下,九溪坞内,尚有尼庵。

  张淑芳保留下来的作品并不多,《历代词话》、《全宋词》、《词苑萃来编》、《词苑丛谈》以及《本事词》的书中,分别收录了她的三首词。

  而这是一首写于秋季的,悲秋思乡之作。

  红蜡泪,一作灯下泪。词中”桐叶落,蓼花残”,是化用冯延巳《芳草渡》词中的:“梧桐落,蓼花秋。烟初冷,雨才收。”

  作者的笔法熟练,构思巧妙。借助红烛泪、桐叶落、蓼花残、雁声叫、风声寒、流水远这一系列低沉而压抑的气氛,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烘托出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哀怨之情。

  秋天,本就是一个令人愁浓思重的季节,更何况她孤苦在这寂静的黄昏。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空气中散发着纸上残留着的淡淡墨迹香气。蜡烛像是猜透了她的心思,滴着眼泪也在替她难过。梧桐叶在窗前凌乱地飞舞,白日里篱外的那些鲜艳的红蓼花,此时也一定该凋零了吧?

  嘎——嘎,天空传来几声凄恻清越的雁叫,刺破了寂静的夜空,也叫碎了她的心。

  真没想到在九溪坞这片世外桃源,到了秋季,居然也是显得如此的冷清。听秋风瑟瑟,闻溪水淙淙。蓬蒿满径之地,无人问津。

  通往家乡的路在何方?这多愁寂寞的季节里,又有谁能告诉她有关春的消息?

1、 青若 《冰肌玉骨未肯枯——那些写词的宋朝女子》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4570.html

鲥鱼

鲥鱼
朝代:明代 作者:何景明 原文: 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橘未应先; 赐鲜徧及中瑞第,荐熟谁开寝庙筵。 白日风尘驰驿骑,炎天冰雪护江船。 银鳞细骨堪怜汝,玉筋金盘敢望传。 作者介绍 何景明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

李端公 / 送李端

李端公 / 送李端
朝代:唐代 作者:卢纶 原文: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好友相别实在是令人伤悲。你去的道路伸向云天之外,我归来时只见暮雪在纷飞。从小丧父早年就客游外乡,多经磨难我与你相识太迟。回望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在战乱年月再见不知何时。注释⑴《全唐诗》此诗题下有注:一作...

赠郭驸马(郭令公子暧尚升平公主令于席上成此诗)

赠郭驸马(郭令公子暧尚升平公主令于席上成此诗)
朝代:唐代 作者:李端 原文: 青春都尉最风流,二十功成便拜侯。金距斗鸡过上苑, 玉鞭骑马出长楸。熏香荀令偏怜少,傅粉何郎不解愁。 日暮吹箫杨柳陌,路人遥指凤凰楼。 方塘似镜草芊芊,初月如钩未上弦。新开金埒看调马, 旧赐铜山许铸钱。杨柳入楼吹玉笛,芙蓉出水妒花钿。 今朝都尉如相顾,原脱长裾学少年。 作者介绍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

南乡子·好个主人家

南乡子·好个主人家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好个主人家。不问因由便去嗏。病得那人妆晃了,巴巴。系上裙儿稳也哪。 别泪没些些。海誓山盟总是赊。今日新欢须记取,孩儿,更过十年也似他。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当初只贪图他家里条件好,不问他这人好坏,你就轻易走进了那人家门,做了妓女。发现“那人”病得不成样子,并且容貌丑陋,而你却系上裙儿,强颜欢笑,暂时把“那人”稳住,等待时机的到来。  你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