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代:元代
作者:未知作者
原文:
楔子
(冲末扮孛老同搽旦、卜儿、净苏大、大旦、二旦上)(孛老云)钱会说话,米会摇摆。无米无钱,失光落彩。老汉苏大公的便是。我在这苏家庄居住,嫡亲的六口儿家属。婆婆李氏,有两个孩儿。大的孩儿是苏梨,第二的孩儿是苏秦,有两房媳妇儿。那苏秦孩儿不肯做庄农人家生活,逐朝每日,则是要读书写字。他拜义了个哥哥,姓张名仪。他两个同堂学业,转笔抄书。他班今待要上...
赏析
作者:佚名
此词也写早春思乡之情。声断,声尽的意思。鸿雁北归,已不闻声,极目天穹,唯有残云如碧。词人之心亦已随鸿雁归飞矣!
所思如此,词人并未明言,只写夜来窗外春雪迷蒙,炉烟静炷。炉烟直,极言静境。烛光下,凤钗溢彩,钗头人胜轻盈。《荆楚岁时记》载:“人日(旧历正月初七)剪采为人……又造花胜以相遗。”宋时风俗,于立春日戴人胜。隋薛道衡《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可见人日戴人胜亦是表达乡思的传统意象。
下片也不直写乡思。只写角声中,天色渐明。漏,古代计时的器物。晓漏残,曙色开。牛、斗,星宿名,是二十八星宿之一。斗转星横,意味着天将破晓,词人一夜不寐可知。
最后两句语淡情浓。因为春寒料峭,恐怕去赏花的心情也没有了!这正是词人在《清平乐(年年雾里)》描写的“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的对生活几乎彻底失望的心情的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