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采芳人杳

朝代:宋代

作者:张炎

原文:

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 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采集花草的姑娘巳经无踪无影,我也顿时失去游山玩水的心情。流落异乡总是以写诗诉说愁苦,那有心思细细欣赏春天的光景。去年的燕子已飞向辽远的南方,今年的燕子该落在谁家的梁栋?暮春三月不要听那夜间的风雨,雨声不催花开,但见遍地落红。注释①采芳人:指游春采花的女子。 杳(yǎo):没有踪迹。 顿觉:顿时觉……

参考赏析

赏析

张炎词以“悲秋”见长,离愁别绪,万感情怀皆可由秋景而发。如《清平乐》(候蛩凄断)即是一首“悲秋”名作。然而他的“伤春”之作也别具一格。一“秋”一“春”,景物不同,然其抒发的情怀却是同出一源,——即伤亡国之情,感破家之痛。此词即是其“伤春”的一篇佳作。“采芳人杳”两句,前句写春光明...

创作背景

公元1276年,元兵占领临安之后,世居临安的张炎的家园被抄没,亲人被掳杀,他成了逃亡在外的宋臣。多年以后,他的家祸在人们心中已经淡忘,他回到了临安。时值春天,他目睹境况萧条,自已也已无家可归,而成了旧日都城的过客,子是万千感慨,聚于笔端,吟成此住。……

鉴赏

这是一首语句清丽的小词,其写法是建筑在“今昔对比”的基础上的。上阕中,“草草”两个字,把张炎当时的情绪劳落展示得淋漓尽致,如同饿了几天的人面对别人施舍发了霉的馊饭,吃上两口就会作呕,翻肠搅肚,难以下咽了,此时此刻唯一能够聊解烦郁的,大概只有文人手里那支一文不值却能宣泄愁肠的笔了。往日临安(杭州)的春……

作者介绍

张炎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清平乐·采芳人杳 | https://gushi.facekun.com/6623.html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朝代:宋代 作者:柳永 原文: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阑 通 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忧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碧绿的草色,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谁理解我靠在栏杆上...

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朝代:明代 作者:赵时春 原文: 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 直待清霄寒吐月,休教白发老侵人。 香翻桂影烛光薄,红沁榆阶宝靥匀。 群品欣欣增气色,太平依旧独闲身。 相关翻译 注释 ①这二首诗选自《民国固原县志》。陶总戎,不详其人。总戎,统帅,亦用作某种武职的别称。②清霄:天空。③宝靥(yè):花钿。古代妇女首饰。唐杜甫《琴台》诗:“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仇兆鳌注:“赵曰:宝靥,花钿...

水龙吟·落花飞絮茫

水龙吟·落花飞絮茫
朝代:清代 作者:文廷式 原文: 落花飞絮茫茫,古来多少愁人意。 游丝窗隙,惊飙树底,暗移人世。 一梦醒来,起看明镜,二毛生矣。 有葡萄美酒,芙蓉宝剑,都未称,平生志。 我是垦塞倍客,二十年、软红尘里。 无言独对,青灯一点,神游天际。 海水浮空,空中楼阁,万重苍翠。 待骖鸾归去,层霄回首,又西风起。 作者介绍 文廷式 文廷式(1856~1904),近代词人、学者、维新派思想家。字道希(亦作道羲...

【中吕】醉高歌

【中吕】醉高歌
朝代:元代 作者:张弘范 原文: 感怀 十年燕月歌声,几点吴霜鬓影。西风吹起鲈鱼兴,已在桑榆暮景。 荣枯枕上三更,傀儡场头四并。人生幻化如泡影,那个临危自省? 岸边烟柳苍苍,江上寒波漾漾。阳关旧曲低低唱,只恐行人断肠。 十年旧剑长吁,一曲琵琶暗许。月明江上别湓浦,愁听兰舟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