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这是苏轼、苏辙兄弟分别七年后在彭城(今徐州)相聚的时候,两人同时抒发感情所写。在此次相聚的前一年中秋,苏轼写了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在这次的相聚中,苏辙的词先作,他按兄弟分别的时间、今天的相聚、明天即将分别、个人的感慨这四个顺序,表达了对多年分别后兄弟相聚时的喜悦和对马上到来的分别的惆怅,并以担心的口吻希望大家都不要一事无成。

  熙宁十年(1077年)苏辙来到徐州,与苏轼相聚。兄弟俩七年未见,自然十分欢喜,一起登楼赏月。苏辙特作一首《水调歌头 徐州中秋》相和““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苏辙想到中秋一过,两人就要再度分开,再聚不知何时,心中满是眷眷不舍,忧伤地想:我们千万不要像怀才不遇的王粲那样,后半生流落天涯,登楼望故乡,归期终未卜啊!一时悲从中来,苏辙无语凝噎,忍不住转过头,青衫泪湿。

  苏轼见了,摇头笑了:“子由,‘明月不胜愁’,‘依旧照离忧’,词是好词,但何苦太悲!”为了开解苏辙,在分手之时,苏轼再和之以《水调歌头 安石在东海》,击掌唱道的正是本词。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5191.html

三月晦日赠刘评事 / 三月晦日送春

三月晦日赠刘评事 / 三月晦日送春
朝代:唐代 作者:贾岛 原文: 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今天是三月三十日,是三月的最后一天,春天美丽的风光就有离开我这位苦吟诗人了。我和你今夜不用睡觉了,在晨钟响动之前,总算还是春天吧。注释⑴晦日:夏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评事:官名,掌管平决刑狱之事,属大理寺。⑵正:一作“更”。⑶风:一作“春”。⑷睡:一作“寝”。⑸晓钟犹...

望太白山

望太白山
朝代:清代 作者:张问陶 原文: 形势抗西岳,尊严朝百灵。 雪留秦汉白,山界雍梁青。 鸟道欺三峡,神功怀五丁。 蛾眉可横绝,归梦记曾经。

一枝花·咏喜雨

一枝花·咏喜雨
朝代:元代 作者:张养浩 原文: 用尽我为国为民心,祈下些值金值玉雨,数年空盼望,一旦遂沾濡,唤省焦枯,喜万象春如故,恨流民尚在途,留不住都弃业抛家,当不的也离乡背土。 [梁州]恨不得把野草翻腾做菽粟,澄河沙都变化做金珠。 直使千门万户家豪富,我也不枉了受天禄。 眼觑着灾伤教我没是处,只落得雪满头颅。 [尾声]青天多谢相扶助,赤子从今罢叹吁。 只愿得三日霖霪不停住,便下当街上似五湖, 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