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这是苏轼、苏辙兄弟分别七年后在彭城(今徐州)相聚的时候,两人同时抒发感情所写。在此次相聚的前一年中秋,苏轼写了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在这次的相聚中,苏辙的词先作,他按兄弟分别的时间、今天的相聚、明天即将分别、个人的感慨这四个顺序,表达了对多年分别后兄弟相聚时的喜悦和对马上到来的分别的惆怅,并以担心的口吻希望大家都不要一事无成。

  熙宁十年(1077年)苏辙来到徐州,与苏轼相聚。兄弟俩七年未见,自然十分欢喜,一起登楼赏月。苏辙特作一首《水调歌头 徐州中秋》相和““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苏辙想到中秋一过,两人就要再度分开,再聚不知何时,心中满是眷眷不舍,忧伤地想:我们千万不要像怀才不遇的王粲那样,后半生流落天涯,登楼望故乡,归期终未卜啊!一时悲从中来,苏辙无语凝噎,忍不住转过头,青衫泪湿。

  苏轼见了,摇头笑了:“子由,‘明月不胜愁’,‘依旧照离忧’,词是好词,但何苦太悲!”为了开解苏辙,在分手之时,苏轼再和之以《水调歌头 安石在东海》,击掌唱道的正是本词。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5191.html

横吹曲辞。梅花落

横吹曲辞。梅花落
朝代:唐代 作者:卢照邻 原文: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作者介绍 卢照邻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

如梦令·紫黯红愁无绪

如梦令·紫黯红愁无绪
朝代:清代 作者:龚自珍 原文: 紫黯红愁无绪,日暮春归甚处?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春住!春住!黦了人家庭宇。 相关翻译 注释 ①浓絮:指柳絮。②黦(yuè):色败坏。污迹。五代韦庄《应天长》词:“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相关赏析 赏析 东君无情,一时间姹紫嫣红皆黯然失色。而春光却不顾人们的挽留和叹息,仍抛下满天白絮,径自离去,以至作者急得连声呼唤“春住”。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踏莎行·晚景

踏莎行·晚景
朝代:明代 作者:陈霆 原文: 流水孤村,荒城古道。槎牙老木乌鸢噪。夕阳倒影射疏林,江边一带芙蓉老。 风暝寒烟,天低衰草,登楼望极群峰小。欲将归信问行人,青山尽处行人少。 相关翻译 注释 槎牙:错杂不齐貌。鸢:俗称鹞鹰。芙蓉老:荷花凋残。... 相关赏析 评解 此词题为《晚景》,写景多运化前人诗词中成句,流转自然一如己出,而创意不足。词中写登楼晚眺,周遭风景在目。但诗人意不在赏玩秋光,...

长相思·以书寄西泠诸友即题其后

长相思·以书寄西泠诸友即题其后
朝代:清代 作者:吴锡麒 原文: 说相思,问相思,枫落吴江雁去迟。天寒二九时。 怨谁知?梦谁知?可有梅花寄一枝?雪来翠羽飞。 相关翻译 注释 ①西泠:西泠桥,在杭州西湖。②吴江:县名,在江苏南部。亦为吴淞江的别称。③翠羽:翡翠鸟。... 相关赏析 评解 这是一首题赠词。上片就枫落吴江,感物思人,点出天寒和相思。相传雁能传书,故写实景而意含双关。下片倾诉思念的深情,切盼友人讯息。末句当是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