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湖阴先生壁别解

别解

作者:佚名

  首句的“长扫”,一直解释为:经常打扫,“长”通“常”,“茅檐”是代指庭院,“静”同“净”。于是,首句就解释成了:由于经常打扫,庭院干净得一点儿青苔都没有了。

  如果不问,这样的解释也可以说得通,因为这样的解说已经通行了好几百年。但是,若要是深究,若要联系生活,就会发觉,这样的解释并不合乎事理。

  说“茅檐”是借代庭院,就已经很勉强。如果视“扫”为打扫,那么,被借代的应该也是可以打扫的;借代的也应该是被打扫的一部分。庭院是可以打扫的,可“茅檐”是不可以打扫的。请问一下,经常登梯子扫房檐,谁扫过请举手!若是瓦檐,若是水泥房檐,有了雅兴,打扫也无妨,但是,秋风尚能卷走屋上三重茅,茅草的檐是扫不得的,扫一回,那苫房的茅草就下来一些,扫它几回屋子就漏了。以不可扫的“茅檐”代庭院是不妥的。

  即使是允许“茅檐”代“庭院”,那庭院中被扫的也不应该是“苔”。苔是长在潮湿的地方的,是紧附于其他物体上的,用扫帚是扫不去的。刘禹锡的陋室“苔痕上阶绿”,并不能说明陋室卫生没搞好。卫生检查团从来不以苔的有无打分。以扫苔来说明院子干净,也是不妥的。其实,有些青苔的庭院,倒是文人追求的雅、静,也算是一种情趣。

  有这么多的不合事理,我们有理由重新看一下“茅檐长扫静无苔”。

  “扫”的常用义是“清除”,是“用扫帚除去尘垢”,解释“茅檐”为代指庭院,“长”为“常”,全是为了适应一个“打扫”,在其他场合并不容易找到例子。我们应该看到,“扫”还有一个意义,就是描、画。张祜《集灵台》“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这个“扫”就是描画。司空图《灯花》之二“明朝斗草多应喜,剪得灯花自扫眉。”这“扫”也是描画。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这“扫”也是描画。

  解释“茅檐”的人多是没有住过茅屋的,才弄出这些借代、通假,看得出,是为了迎合“打扫”的无奈与被迫。

  如果,我们跳出“扫”的常用义,选用“描画”解释“茅檐长扫静无苔”,就可以解释成:无苔的房檐,像大笔一样长长的一画。苫房用的草,多是梢朝下,以利水流;反之就“戗水”了,水就可能顺草进入里面。多年不换的房草,朽烂含水,也就长出苔了。有苔的房子也就快不行了。新苫的房,檐上自然是“无苔”的了。新苫的房草,梢比较长,也比较软,若是让文人看了,就恰是毛笔。

  这样的解释,一是少了许多麻烦,“长”还是原来的“长”“茅檐”仍是原来“茅檐”。二是更有诗味了,无苔的房檐,像笔一样长长的一画,这多有诗意,这多有文气,这才是读书人的眼力。其实,“茅檐长扫静无苔”说的是,房子是新苫过的;“花木成畦手字栽”说的是,主人勤于劳作。房子是新苫的,花木是亲手栽的,就是说主人对生活充满热情。

  整个诗写的是清新、娴静的生活。将一个“扫”字重新解释,让它成为“描画”,成为富有动感与美感的比喻,较之扫院子,诗的张力就大多了。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张港先生著《经典古诗词另类“悦”读》)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5504.html

【越调】斗鹌鹑 元宵

【越调】斗鹌鹑 元宵
朝代:元代 作者:未知作者 原文: 圣主宽仁,尧民尽喜。一统华夷,诸邦进礼。雨顺风调,时丰岁丽。元夜值,风景奇。闹穰穰的迓鼓喧天,明晃晃的金莲遍地。  【紫花儿序】香馥馥绮罗还往,密匝匝车马喧阗,光灼灼灯月交辉。满街上王孙公子,相携着越女吴姬。偏宜,凤烛高张照珠履。果然豪贵,只疑是洞府神仙,闲游在阆苑瑶池。  【小桃花】归来梅影小窗移,兰麝香风细。翠袖琼簪两行立,...

系裙腰(般涉调)

系裙腰(般涉调)
朝代:宋代 作者:张先 原文: 惜霜蟾照夜云天。朦胧影、画勾阑。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番圆。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问何日藕、几时莲。 作者介绍 张先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

【中吕】粉蝶儿 思情

【中吕】粉蝶儿 思情
朝代:元代 作者:兰楚芳 原文: 他生的如月如花,荡湘裙一钩罗袜,宝钗横云鬓堆鸦。翠眉弯,樱唇小,堪描堪画。闲近窗纱,倚帏屏绣帘直下。  【醉春风】香细袅紫金炉,酒频斟白玉。银影里人娇,他生的可喜杀,杀。他生的宜喜宜嗔,便有那闲愁闲闷,见了他且休且罢。  【迎仙客】傍芝兰吸露花,游宇宙步云霞,我则见窄弓弓藕芽儿刚半扎。践香尘,踏落花。浅印在轻沙,印一对相思卦。 ...

钱氏池上芙蓉

钱氏池上芙蓉
朝代:明代 作者:文徵明 原文: 九月江南花事休, 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 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 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看未用伤迟暮, 别有池塘一种幽。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九月时,江南的花都开结束了但这个芙蓉还在河中开着就像美人隔着水笑盈盈的太阳落山时,有了一种愁绪下了露水,月亮中有很冷的感觉起了风,衣带飘飘,是秋天的味道了看着它也不用忧伤老大不小了另有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