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梅馆记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江宁的龙蟠里,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出产梅。有人说:"梅凭着弯曲的姿态被认为是美丽的,笔直了就没有风姿;凭着枝干倾斜被认为是美丽的,端正了就没有景致;凭着枝叶稀疏被认为是美丽的,茂密了就没有姿态。”本来就如此。(对于)这,文人画家在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便公开宣告,大声疾呼,用(这种标准)来约束天下的梅。又不能够来让天下种梅人砍掉笔直的枝干、除去繁密的枝条、锄掉端正的枝条,把枝干摧折、使梅花呈病态作为职业来谋求钱财。梅的枝干的倾斜、枝叶的疏朗、枝干的弯曲,又不是那些忙于赚钱的人能够凭借他们的智慧、力量做得到的。有的人把文人画士这隐藏在心中的特别嗜好明白地告诉卖梅的人,(使他们)砍掉端正的(枝干),培养倾斜的侧枝,除去繁密的(枝干),摧折它的嫩枝,锄掉笔直的(枝干),阻碍它的生机,用这样的方法来谋求大价钱,于是江苏、浙江的梅都成病态了。文人画家造成的祸害严重到这个地步啊!

  我买了三百盆梅,都是病梅,没有一盆完好的。我已经为它们流了好几天泪之后,于是发誓要治疗它们:我放开它们,使它们顺其自然生长,毁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部种在地里,解开捆绑它们棕绳的束缚;把五年作为期限,一定使它们恢复和使它们完好。我本来不是文人画士,心甘情愿受到辱骂,开设一个病梅馆来贮存它们。

  唉!怎么能让我有多一些空闲时间,又有多一些空闲的田地,来广泛贮存南京、杭州、苏州的病态的梅树,竭尽我毕生的时间来治疗病梅呢!

注释
江宁:旧江宁府所在地,在今江苏南京。
龙蟠:龙蟠里,在今南京清凉山下。
邓尉:山名。在今江苏苏州西南。
西溪:地名。
欹(qī):倾斜 。
固也:本来如此。固,本来。
明诏大号:公开宣告,大声疾呼。明,公开。诏,告诉,一般指上告下。号,疾呼,喊叫。
绳:名作动,约束 。
斫:砍削。
直:笔直的枝干。
夭梅病梅:摧折梅,把它弄成病态。夭:使……摧折(使……弯曲)。病,使……成为病态。
蠢蠢:无知的样子。
智力:智慧和力量。
孤癖:特殊的嗜好。
隐:隐衷,隐藏心中特别的嗜好 。
鬻(yù):卖。
旁条:旁逸斜出的枝条。
稚枝:嫩枝。
重价:高价。
遏(è):遏制。
泣:为……哭泣。
纵:放纵。
顺:使……顺其自然。
悉:全。
棕缚:棕绳的束缚。
以……为:把……当做。
复:使……恢复 。
全:使……得以保全。
诟厉:讥评,辱骂。厉,病。
安得:怎么能够。
暇:空闲。
穷:穷尽。

1、 关永礼.古文观止·续古文观止鉴赏辞典: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997-999 2、 王荣初.清代散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74-176 3、 苑孝,《病梅馆记》教学研究,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6856.html

新晴野望

新晴野望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谿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雨后新晴的原野格外开阔空旷,极目远望不见半点雾气尘埃。外城的门楼紧靠着摆渡的码头,村庄边的绿树连接着溪流的入河口。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使得田野外面特别明亮,青翠的山峰突兀出现在山脊背后。正是农忙时节没有悠闲的人,农民们一...

题所居村舍

题所居村舍
朝代:唐代 作者:杜荀鹤 原文: 家随兵尽屋空存,税额宁容减一分。 衣食旋营犹可过,赋输长急不堪闻。 蚕无夏织桑充寨,田废春耕犊劳军。 如此数州谁会得,杀民将尽更邀勋。 相关翻译 译文 军兵离去,家室一空。财物掠夺走,男子抓了丁。税赋的数额又哪里容许减去一分?缺衣少食尚可勉强解决,赋税常交又急迫,听到传令让人心惊。到了夏天,桑树疯长充塞村寨,却无人养蚕,无丝可织。到了春耕时节,田野荒...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朝代:宋代 作者:晏几道 原文: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相关翻译 注释及译义 译义梦醒时觉得人去楼空为孤寂困锁,酒醉醒来但见门帘低低下垂。去年春天离别的愁恨滋生恰巧又在此时。她想起凋残的百花中独自凝立,霏霏细雨里燕子双双翱飞。记得与歌女小苹初次相见,她穿着两重心字香...

五人墓碑记

五人墓碑记
朝代:明代 作者:张溥 原文: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