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风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人家住西方,而远游东土,久滞不归,因作是诗以寄思乡之情。《毛诗序》以为桧邦“国小政乱,忧及祸难,而思周道焉”,郑笺曰:“周道,周之政令也。”孔疏曰:“上二章言周道之灭,念之而怛伤;下章思得贤人辅周兴道:皆是思周道之事。”朱熹《诗集传》云:“周室衰微,贤人忧叹而作此诗。言常时风发而车偈,则中心怛然。今非风发也,非车偈也,特顾瞻周道而思王室之陵迟,故中心为之怛然耳。”其说皆不足为训。

  前两章字句略同,意思重复,写法也一样。前两句写所见之景,后两句直抒胸中忧思。诗人滞留东土,伫立大道旁,见车马急驰而过,触动思归之情。他的心也随急驰的车辆飞向西方,但是,车过之后,留下一条空荡荡的大道和他孤身一人,车去而人竟未去。风、车之急速,他人之已归去,与自己之滞留不得归,动与不动,形成多层对比。“顾瞻周道”,描绘诗人徬徨无奈情状如在目前。这时诗人再也按捺不住满腔的忧伤,终于喷发出强烈的心声:“中心怛兮”,“中心吊兮”。其声如急管繁弦,反映诗人思归的急切心态。

  第三章句法忽变,陡然一转,以“谁能”二句起兴,兴中有比,是在无可奈何的境地中发出的求援呼声,“谁将”二句,写诗人既不得归,只好托西归者捎信回家,是不得已而求其次。但这次着也未必能实现,“谁能”、“谁将”均是疑问希冀之词,还没有着落。诗人不说自己如何思乡殷切,羁旅愁苦,反以“好音”以慰亲友,情感至为深厚。陈震《读诗识小录》评曰:“意在笔先,神怆言外。”诚然。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7534.html

【双调】清江引_情夜长四壁

【双调】清江引_情夜长四壁
朝代:元代 作者:钟嗣成 原文: 情 夜长四壁人静悄,强把屏山靠。口路楚云深,有梦无著落,俏魂灵险些儿干送了。 夜长怎生得睡着,万感萦怀抱。伴人瘦影儿,惟有孤灯照,长吁气一声吹灭了。 昨先话儿说甚底,今日都翻悔。直恁铁心肠,不管人瞧神,下场头送了我都是你。

调笑

调笑
朝代:宋代 作者:毛滂 原文: 心醉双翠翘。西厢月冷蒙花雾。落霞零乱墙东树。此夜灵犀已暗通,玉环寄恨人何处。 何处。长安路。不记墙东花拂树。瑶琴理罢霓裳谱。依旧月窗风户。薄情年少如飞絮。梦逐玉环西去。 作者介绍 毛滂 毛滂,字泽民,衢州江山人,约生于嘉佑六年(1061),卒于宣和末年。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朝代:唐代 作者:司空曙 原文: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自从和老友在江海分别,隔山隔水已度过多少年。突然相见反而怀疑是梦,悲伤叹息互相询问年龄。孤灯暗淡照着窗外冷雨,幽深的竹林漂浮着云烟。明朝更有一种离愁别恨,难得今夜聚会传杯痛饮。注释⑴云阳:县名,县治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韩绅:...

【仙吕】一半儿_手帕藕丝纤

【仙吕】一半儿_手帕藕丝纤
朝代:元代 作者:王举之 原文: 手帕 藕丝纤腻织春愁,粉线轻盈惹暮秋,银叶拭残香脸羞。玉温柔,一半儿啼痕一半儿酒。 开书 泪痕香沁污鲛,墨迹淋漓损兔毫,心渺茫云路遥。念奴娇,一半儿行书一半儿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