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代:元代
作者:未知作者
原文:
芝兰种不生,荆棘乱纵横。偶因命快得个虚名,只管望前挣。紧行,慢行,赶不上休击竞。干戈蛮触枉了战争,世事皆前定。春水孤舟,秋风三径,也强如暮登台朝入省。三槐堂政声,五柳庄暮景,有识见彭泽令。 虽贫乐有余,不义富何如?钟鸣漏尽强支吾,地巴活路!逆取,顺取,一分也将不去。千间大厦驷马车,总不是安身处。蜀道铜山,石崇金谷,祸临身财未足...
解析
作者:佚名
文章的宗旨是显而易见的,不是暴露“礼”的崩坏,而是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礼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曾参是以身护礼的典范。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讲,以曾参为榜样,那是迂腐至极的。但抛开曾参所守“礼”的内容,他那种严于律己,知错必改的精神,也是令人感动的。“君子爱人以德,细人爱人以姑息”,将“德”的内容以新易旧,仍然是富有生命力的名言。
临终易箦,对于曾子来说,不过是其一生中最微乎其微的生活细节,而这个细节正是回光返照中一道耀眼的闪光。《礼记》的原创者,对于这个细节做了简洁而生动地描绘。虽用字不多,但侍疾的场景具体,人物的情态毕现。尤其是童子童言无忌,口无遮拦;曾参表态坚决,语重心长,都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曾子在病重之际还坚持要更换与自己身份和地位不符的床席,乃至在更换床席的过程中死去,表现了曾子恪守礼法的坚定信念,更体现儒家礼法至上的观念。这是一个极端的“克己服礼”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