螽斯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该从三句“宜尔子孙”可以看出是一首祝福诗,但具体是在什么场合下的祝福?是泛泛而论的祝福?还是特有所指?这种祝福反应了当时社会什么风气?

  诗中的作者为了引出自己的祝福,三次形象地描述了螽斯的细节特征,“诜诜、薨薨、揖揖”。这表明作者对螽斯的习性非常熟悉,所以作者应该是质朴的乡野中人,可以从《诗经.豳(音bīn)风》看出乡野平民一年的繁忙劳作,而且螽斯一般在7-9月份活跃,这个时节的劳作诗异常繁忙的,应该没有空闲来进行泛泛的祝贺的,所以这个祝福一定是在某种特定意义的场合下发出的,既然祝福的内容是多子多孙,那这个特定的场合无非就是婚礼或者生出小宝宝或者小宝宝满月以及过“百岁”之类,周人婚礼一般在秋冬,所以在这个螽斯薨薨的八、九月的祝福场合多数应是与小宝宝满月之类的性质。该诗字句简短,构思简单质朴,满是泥土气息之中还处处透露出盎然的喜气,这与当今宝宝满月之类的庆贺的气氛是相通的。如果到此确定是给宝宝的祝福,那作者又为什么仅仅用“振振、绳绳、蛰蛰”这类意思来祝福?而不用诸如健康、茁壮等方面的词来祝福?祝福宝宝健康应该更合适吧?实际在这看似平常的地方,却透露出当时社会一种“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因为 “宜尔子孙。绳绳兮”一句,完全可以确定:祝贺的人是生了男宝宝的,“绳绳”本身就是“绵绵不绝”的意思,联系《诗经.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々,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应该不难理解当时这种生育观。当然这样的祝福应该很讨主家欢心,虽然用不太雅的螽斯来比兴子孙,也进一步体现出作者和蔼、质朴的性格之中,还蕴还了深厚的生活经验与智慧,所以,作者不应该是一个没有阅历的年轻知识份子,应该是一方乡野之人中还有着深邃智慧、还有有一定威望的领导者。

  高亨《诗经今注》阐释:“《螽斯》是讽刺剥削者的短歌,以吞噬庄稼纷纷飞舞的蝗虫,喻抢夺劳动人民的粮谷的众多剥削者子孙,表达了平民的仇恨、、、”余以为此说可以存疑,考证螽斯与蝗虫,该而虫还有所区别,螽斯兼食部分害虫,给人的印象还不是很坏。另外,该诗整体的是祝福气象,形象。用螽斯之繁比兴主家之绵延不绝,还是很容易被接受的,祝福的用心很智慧,与“刺”的感觉不太相符。不过高亨以蝗虫引申给社会造成巨大压力的多子多孙还是有积极意义的,两千年来重男轻女、子孙绵绵的观念到今天给我们了深刻的警醒,如今的生育观念是“优生优育、只生一个”,庄子说“薪不尽,火不灭”,应该是人类整体生命的发展吧?

  春秋灭国五佰余,华夏荼毒数十造。

  螽斯文意俱荒疏,绳绳子孙更何考?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8099.html

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原文: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风和日丽,马嘶声声,可以想踏青上车马来往之景,青梅结子如豆,柳叶舒展如眉,日长气暖, 蝴蝶翩翩,大自然中的生命都处在蓬勃之中。踏青过后,又荡秋千,不觉慵困,遂解罗衫小憩,只见堂屋前双燕飞归。注释①日长:春分之后...

秋日田园杂兴

秋日田园杂兴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原文: 杞菊垂珠滴露红,两蛩相应语莎丛。虫丝罥尽黄葵叶,寂历高花侧晚风。 朱门巧夕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徼福渡河星。 橘蠹如蚕入化机,枝间垂茧似蓑衣;忽然蜕作多花蝶,翅粉才乾便学飞。 静看檐蛛结网低,无端妨碍小虫飞。蜻蜒倒挂蜂儿窘,催唤山童为解围。 垂成穑事苦艰难,忌雨嫌风更怯寒。牋诉天公休掠剩,半赏私债半输官。 秋来只怕雨垂垂,甲子...

【越调】斗鹌鹑_蹴踘

【越调】斗鹌鹑_蹴踘
朝代:元代 作者:关汉卿 原文: 蹴踘 蹴踘场中,鸣珂巷里,南北驰名,寰中可意。夹缝堪夸,抛声尽喜。那换活,煞整齐。款侧金莲,微那玉体。唐裙轻荡,绣带斜飘,舞袖低垂。 【紫花儿】打得个桶子膁特硬,合扇拐偏疾。有一千来搊拾。上下泛匀匀的,论道儿直。使得个插肩来可喜,板搂巢杂,足窝儿零利。 【小桃红】装跷委实用心机,不枉了夸强会,女辈丛中最为贵。煞曾习,沾身那取着田地。赶起了白踢,诸...

菩萨蛮·催花未歇花奴鼓

菩萨蛮·催花未歇花奴鼓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 不忍覆余觞,临风泪数行。 粉香看欲别,空剩当时月。 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相关赏析 赏析 这词要从唐朝说起,《菩萨蛮》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是唐朝教坊曲名,据记载,唐宣宗时,女蛮国入贡,其人高髻金冠,璎珞被体,故称菩萨蛮队,乐工因作《菩萨蛮曲》。不是菩萨也发脾气耍蛮的意思。唐玄宗时汝阳王李琎小字“花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