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 /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思想

思想

作者:佚名

  《孔雀东南飞》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作为古代民间文学伟大的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记录了一千七百年前人民的真实的感情。它是艺苑的奇葩,也是历史的镜子。

  从《孔雀东南飞》看所谓封建礼教戕害爱情婚姻之荒谬

  《孔雀东南飞》被称作“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的反封建礼教的优秀诗篇。然而,仔细推敲,却发现此说有误,造成这次爱情悲剧的,不是封建礼教,而是家族利益,是家族政治利益碾碎了他们的爱情婚姻。

  一、刘兰芝、焦仲卿的家庭背景:

  焦仲卿是庐江府小吏,年纪轻轻就是地级官府的公务员,因此他的家庭背景是士大夫,刘兰芝也一样,“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之后更是“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来求婚的地位一个比一个高。因此刘兰芝也是士族家庭无疑。既是士族家庭,那么家庭政治利益第一其他必须服务于家庭政治利益是理所当然的了。

  二、婚姻存续的时间:

  只有二三年,在这里不是泛指,而是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说自己在焦仲卿家呆了很长时间。所以读者们不要理解错误了。

  三、从母女对话看古代婚姻礼制的合理性:

  刘母对于求婚者的处理方式居然是告诉女儿:“汝可去应之”, 当得知女儿的态度后刘母婉言谢绝了媒人。是啊,这才是古代婚姻礼制的实质,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前提必须是当事人同意,不然父母不能命,媒妁也不能言。古代交通闭塞,官方出于便民或是自己懒,总之没规定婚姻登记制度,那么如何证明婚姻的真实有效呢?于是,有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规定,父母媒妁只不过是证婚人。古代又没有DNA技术,如果某人抛妻弃子那怎么办呢?婚书就是凭证。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8588.html

【中吕】迎仙客_感旧鹦鹉洲

【中吕】迎仙客_感旧鹦鹉洲
朝代:元代 作者:张可久 原文: 感旧 鹦鹉洲,凤凰楼,十年故人怀旧游。杜陵花,陶令酒,酒病花愁,不觉的今春瘦。 湖上送别 钓锦鳞,棹红云,西湖画船三月春。正思家,还送人,绿满前村,烟雨江南恨。 春日湖上二首 雨亦奇,锦成围,笙歌满城莺燕飞。紫霞杯,金缕衣,倒著接篱,湖上山翁醉。 舞绛纱,扣红牙,耳边玉人催上马。雪儿歌,苏小家,月淡梨花,醉倚秋千架。 春晚 看牡丹,倚阑干,宿酒乍醒攲髻...

【中吕】普天乐_江头秋行稻

【中吕】普天乐_江头秋行稻
朝代:元代 作者:赵善庆 原文: 江头秋行 稻粱肥,蒹葭秀。黄添篱落,绿淡汀洲。木叶空,山容瘦。沙鸟翻风知潮候,望烟江万顷沉秋。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 秋江忆别 晚天长,秋水苍。山腰落日,雁背斜阳。壁月词,朱唇唱。犹记当年兰舟上,洒洒风泪湿罗裳。钗分凤凰,杯斟鹦鹉,人拆鸳鸯。

【双调】新水令 离别

【双调】新水令 离别
朝代:元代 作者:李致远 原文: 离鸾别凤又经年,一番春一番新怨。青琐畔,绣帏前,少个婵娟,酬不了少 年愿。 【雁儿落】常想西湖舣画船,北苑开春宴。一声金缕令,七换梁州遍。 【德胜令】今日小亭轩,羞到杏花边。黯黯愁成阵,厌厌日胜年。嫣然,一 笑春风面;无缘,灯前云髻偏。 【雁儿落】春衫和泪穿,犹认伊针线。玉箫深夜品,多是君愁怨。 【水仙子】别来几见月儿圆,每为嫦娥惜少年。画堂深隔断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