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哀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开头两句用的是托物起兴的手法。明月在中国歌传统里,起着触发怀想相思的作用,比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光月夜,会撩起诗人绵绵不尽的思绪,勾起心中思念怪挂怀的人或事。当皎洁的明月照着高楼,清澄的月光如徘徊不止的流水轻轻晃动著,伫立在高楼上登高望远的思妇,在月光的沐浴下伤叹着无尽哀愁。曹植接着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牵引出怨妇幽幽地叙述悲苦的身世,这同时也是曹植牵动了对自己崎岖境遇的感慨。从明月撩动心事到引述内心苦闷,曹植写得流畅自然,不著痕迹,成为“建安绝唱”。

  丈夫外行已经超过十年了,为妻的常常形只影单的一人独处。夫妻本来像尘和泥那般共同一体,如今丈夫却像路上的轻尘,自己则成了水中的浊泥。轻尘浮空飞扬,浊泥却深沉水底,一浮一沉地位迥不相同,什么时候才能重会和好?曹植于此自比“浊水泥”的弃妇,“清路尘”指的是曹丕曹睿。曹丕继位后不再顾念手足之情,疏远甚至防范著自己的亲弟。曹睿称王时,曹植多次上表上书自试,终究无法获得任用。所以曹植用了浊泥和清尘的远离相互映照,衬托出和兄长侄子形势两异的遥远距离。

  曹植盼望着骨肉相谐和好,期盼能在曹丕曹睿身旁效力献功。所以他说但愿能化作一阵西南风,随风重投丈夫,也就是兄长侄子的怀抱。可是丈夫的怀抱若是不开展,曹丕曹睿始终防我疑我,做妻子的我无人可依靠,曹植“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的抱负就不能实现。人一般能在外在环境的压迫困窘而激发出潜在的力量,曹植就是这样。当他意气风发、开朗无忧的时候,只能写些骑马射箭、山明水秀等没有深刻内涵的诗文,对后世影响不深。而为人称道的,是后来落魄时迸发出来的火花。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8735.html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胡虏潜京县,官军拥贼壕。鼎鱼犹假息,穴蚁欲何逃。 帐殿罗玄冕,辕门照白袍。秦山当警跸,汉苑入旌旄。 路失羊肠险,云横雉尾高。五原空壁垒,八水散风涛。 今日看天意,游魂贷尔曹。乞降那更得,尚诈莫徒劳。 元帅归龙种,司空握豹韬。前军苏武节,左将吕虔刀。 兵气回飞鸟,威声没巨鳌。戈鋋开雪色,弓矢尚秋毫。 天步艰方尽,时和运更遭。谁云遗毒螫,已是沃腥臊。 睿想...

出塞二首·其一

出塞二首·其一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原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互文的修辞手法)至今依然如故,而战争却一直不曾间断,已有无数将士血洒疆场,又有多少战士仍然戍守着边关,不能归来。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就不会让匈奴的骑兵跨过阴山,侵犯我中原。 注释1、但使:只要。2、龙城:是匈奴人祭祀祖...

逍遥咏

逍遥咏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亦莫恋此身,亦莫厌此身。此身何足恋,万劫烦恼根。 此身何足厌,一聚虚空尘。无恋亦无厌,始是逍遥人。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

过吴江有感

过吴江有感
朝代:清代 作者:吴伟业 原文: 落日松陵道,堤长欲抱城。 塔盘湖势动,桥引月痕生。 市静人逃赋,江宽客避兵。 廿年交旧散,把酒叹浮名。 作者介绍 吴伟业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世居江苏昆山,祖父始迁江苏太仓,汉族,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