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 长安九日诗

朝代:南北朝

作者:江总

原文: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的心追逐南去的云远逝了,身体却随着秋季由北向南飞回的大雁归来。故乡家里篱笆下栽种的菊花,今日又开了几朵呢? 注释①江总,南朝陈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②岑参,盛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相关赏析

翻译

江总在陈时,官至尚书令,到晚年,陈灭于隋,从此郁郁寡欢。诗人在回扬州途中经山东微县微山亭所咏的这首重阳小诗,就在强烈的故乡之念中,流露出亡国的隐痛。 流云南逝,大雁南归;后两句言所想之境:故乡篱菊,花事何如?但实景虚象,绝非随意拈来,而是精心择用。这样,故土之眷尽在这眼前、远处的...

解释

九月九日,勉强登高,却无人送酒同欢,遥想故园的菊花,大概在战场旁,寂寞地开放吧。 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从诗的第三句中“篱下菊”的用典可知,诗人在表达对故乡的怀想和思旧之情的同时,流露出了归隐田园的情怀。 到了重阳,文人墨客,则常...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在回扬州途中经山东微县微山亭所咏的这首重阳小诗,就在强烈的故乡之念中,流露出亡国的隐痛。流云南逝,大雁南归;后两句言所想之境:故乡篱菊,花事何如?但实景虚象,绝非随意拈来,而是精心择用。这样,故土之眷尽在这眼前、远处的景物之中;亡国之恨,则全蕴...

作者介绍

江总 江总(519~594)著名南朝陈大臣、文学家。字总持,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江总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江总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江总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相逢时你默默不语,像一朵芙蓉,在秋雨中轻颤。容颜娇羞而红润,凤翘斜插在你的鬟间。等到想要低声唤你,又怕深情凝望,叫别人看见。想要一诉离愁,可你已转过身去,只能拔下玉钗在回阑轻叩。注释芙蓉”又称为“荷”、“莲”。象征义:...

论诗三十首(选五)

论诗三十首(选五)
朝代:元代 作者:元好问 原文: 其七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其八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其十一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其十二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色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其二十九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传语闭门陈正字,...

西江月(茶词)

西江月(茶词)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 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

杂剧·山神庙裴度还带

杂剧·山神庙裴度还带
朝代:元代 作者:关汉卿 原文: 第一折 (冲末王员外同旦儿、净家童上)(王员外云)耕牛无宿料,仓鼠有余粮。万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自家汴梁人氏,姓王,名荣,字彦实。嫡亲的两口儿,浑家刘氏。我在这汴梁城中开着个解典库,家中颇有资财,人口顺呼唤作王员外。此处有一人姓裴,名度,字中立。他母亲是我这浑家的亲姐姐,不想他两口儿都亡化过了。谁想此人不肯做那经商客旅买卖,每日则是读书;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