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二首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从前想移居住到南村来,不是为了要挑什么好宅院;
听说这里住着许多纯朴的人,愿意同他们度过每一个早晚。
这个念头已经有了好多年,今天才算把这件大事办完。
简朴的屋子何必求大,只要够摆床铺就能心安。
邻居朋友经常来我这里,谈谈过去的事情,人人畅所欲言;
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

春秋两季有很多好日子,我经常同友人一起登高吟诵新篇。
经过门前互相招呼,聚在一起,有美酒,大家同饮共欢。
要干农活便各自归去,闲暇时则又互相思念。
思念的时候,大家就披衣相访,谈谈笑笑永不厌烦。
这种饮酒言笑的生活的确很美好,抛弃它实在无道理可言。
穿的吃的需要自己亲自去经营,躬耕的生活永不会将我欺骗。

注释
⑴南村:各家对“南村”的解释不同,丁福保认为在浔阳城(今江西九江)下(见《陶渊明诗笺注》)。卜宅:占卜问宅之吉凶。这两句是说从前想迁居南村,并不是因为那里的宅地好。
⑵素心人:指心性纯洁善良的人。李公焕注云:“指颜延年、殷景仁、庞通之辈。”庞通,名遵,即《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之庞主簿。数:屡。晨夕:朝夕相见。这两句是说听说南村有很多朴素的人,自己乐意和他们朝夕共处。
⑶怀此:抱着移居南村这个愿望。颇有年:已经有很多年了。兹役:这种活动,指移居。从兹役:顺从心愿。这两句是说多年来怀有移居南村的心愿,今天终于实现了。
⑷蔽庐:破旧的房屋。何必广:何须求宽大。蔽床席:遮蔽床和席子。取足床席:能够放一张床一条席子就可取了。
⑸邻曲:邻居,指颜延之、殷景仁、庞通等,即所谓“索心人”。据他的《与殷晋安别》诗云:“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可见殷景仁当时曾是他的邻居。抗:同亢,高的意思。抗言:抗直之言,高谈阔论或高尚其志的言论。在昔:指往事。这两句是说邻居经常来访,来后便高谈阔论往事。
⑹析:剖析文义。魏晋人喜欢辩难析理,如《晋春秋》记载:“谢安优游山水,以敷文析理自娱。”陶渊明也不免有这种爱好。所谓析义,主要是一种哲学理趣,与一般分析句子的含义不同。这两句是说共同欣赏奇文,一起剖析疑难文义的理趣。
⑺“春秋”两句:大意是说春秋多晴朗天气,恰好登高赋诗。
⑻斟:盛酒于勺。酌:盛酒于觞。斟酌:倒酒而饮,劝人饮酒的意思。这两句是说邻人间互相招呼饮酒。
⑼农务:农活儿。辄(zhé):就。相思:互相怀念。这两句是说有农活儿时各自回去耕作,有余暇时便彼此想念。
⑽披衣:披上衣服,指去找人谈心。厌:满足。
⑾此理:指与邻里过从畅谈欢饮之乐。理:义蕴。将:岂。将不胜:岂不美。兹:这些,指上句“此理”。这两句是说,这种邻里之间过从之乐岂不比什么都美?不要忽然抛弃这种做法。
⑿纪:经营。这两句语意一转,认为与友人谈心固然好,但应当自食其力,努力耕作必有收获。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81-84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8774.html

苦寒吟

苦寒吟
朝代:唐代 作者:孟郊 原文: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 鸟声有悲欢,我爱口流血。 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发。 相关赏析 意境 孟郊一生生活贫困,诗多啼饥号寒、倾诉穷愁的不平之鸣。其代表作《苦寒吟》可以看作是诗人一生悲凉的形象写照。... 关于“郊寒岛瘦” “寒”,当然也可作穷窘解,但显然苏轼指的是整个的风貌的清冷的“寒”。“寒”是一种诉诸视觉的形...

【中吕】山坡羊_与邸明谷孤

【中吕】山坡羊_与邸明谷孤
朝代:元代 作者:刘时中 原文: 与邸明谷孤山游饮 诗狂悲壮,杯深豪放,恍然醉眼千峰上。意悠扬,气轩昂,天风鹤背三千丈,浮生大都空自忙。功,也是谎;名,也是谎。 燕城述怀 云山有意,轩裳无计,被西风吹断功名泪。去来兮,便休提,青山尽解招人醉,得失到头皆物理。得,他命里;失,咱命里。 西湖醉歌,次郭振卿韵 朝朝琼树,家家朱户,骄嘶过沽酒楼前路。贵何如?贱何如?六桥都是经行...

游云居怀古

游云居怀古
朝代:明代 作者:真可 原文: 千尺盘桓到上方,云居萧索实堪伤。 赵州关外秋风冷,佛印桥头夜月凉。 唐宋碑题文字古,苏黄翰墨藓苔苍。 最怜清净金仙地,返作豪门放牧场。 相关翻译 注释 ①千尺:云居山真如寺海拔在八百米以上,此为概数。盘桓:此处意为盘旋,指山路曲折盘旋。萧索:指景物凄凉,令人生寂寞、抑郁之感。②赵州关:为云居山上入真如寺之隘口。唐时赵州从谂和尚专程登云居山拜访道膺禅师。下...

三湘棹歌(三首选一)

三湘棹歌(三首选一)
朝代:清代 作者:魏源 原文: 楚水入洞庭者三:曰蒸湘,曰资湘,曰沅湘;故有“三湘”之名。洞庭即湘水之尾,故君山曰湘山也。资湘亦名潇湘,今资江发源武冈上游之夫夷水,土人尚曰潇溪,其地曰萧地。见《宝庆府志》。《水经注》不言潇水,而柳宗元别指永州一水为潇,遂以蒸湘为潇湘,而三湘仅存其二矣。予生长三湘,溯洄云水,爰为棹歌三章,以正其失,且寄湖山乡国之思。 作者介绍 魏源 (1794~185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