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这首词写作者怅恨无依、登临感怀的情状。词的上片以“人生如梦”开篇,感叹自己身如“转烛”“飘蓬”,恍在梦中。既然人生如梦,则不如常在梦中,因为也许只有梦中才能得归故国,重拾旧欢。只可惜“欲寻陈迹”但却满眼物是人非,徒增怅恨而已。心愿难遂,怅恨难消,这一切看来似乎天意,自己只能在这凄苦寂寞的现实中徒唤奈何了。上片三句是句句感慨,字字关情,总把自己的怀想和残酷的现实对照起来写,反差明烈,充分地烘托出作者愁恨难泯、无可奈何的悲痛心情。[4]

  词的下片以写景起,即景抒怀。“待月池台”既是眼前之景,更是心中之境,作者心如“池台”,有“待月”之思,思之不得,所以有“空逝水”之叹,一个“空”字,道出了作者满怀的寂寞和凄凉。“荫花楼阁”是所见之景,大概也是所怀之梦,一切美好的景色都被夕阳斜照映出满目的惨淡凄伤,这大概也是梦回归国的心中景况。“登临”二字是词眼,一切的感伤也许是“登临”造成的,登高望远,怀思故国,故国已失,怅恨无已,各种各样的忧思、烦懑纷至沓来,于是“泪沾衣”。可是作者这里又用了“不惜”二字,有深意,既写出作者亡国失家后必然的愁苦,也写出作者悔恨自责、宁愿多承受些这锥心之痛的复杂情怀,所以“登临”也许是已“登临”,正“登临”,但恐怕更多是还要“登临”,苦也“登临”之意。作者的复杂心境以一句带之,更婉转凄切,至真至到。[4]

  全词前直后曲,直笔如平常白话,曲笔如林间幽径,搭配得当,相得益彰。虽情调稍显低沉,但情意真挚,有相当的艺术感染力。

1、 海边吹笛.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J].新阅读,2013,06:14-15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9171.html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
朝代:宋代 作者:李纲 原文: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庄,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何曾专美。 参考翻译 注释 ⑴淝:淝水,在今安徽省寿县境内。⑵限:界。这句说,千里长江,雪浪翻滚,风起云涌,一...

念奴娇(咏雪)

念奴娇(咏雪)
朝代:宋代 作者:葛长庚 原文: 广寒宫里,散天花、点点空中柳絮。是处楼台皆似玉,半夜风声不住。万里盐城,千家珠瓦,无认蓬莱处。但呼童、且去探梅花、攀那树。 垂帘未敢掀开,狮儿初捏就,佳人偷觑。溪畔渔翁蓑又重,几点沙鸥无语。竹折庭前,松僵路畔,满目都如许。问要晴,更待积痕消,须无雨。 作者介绍 葛长庚 白玉蟾(公元1194 - ?;现学界对其卒年尚有多种说法;)本姓葛,名长庚。为白氏继子,...

题王逸老书饮中八仙歌

题王逸老书饮中八仙歌
朝代:元代 作者:唐珙 原文: 前朝书法孰为盛,苏黄米蔡得其正。 法度难以晋魏论,气象可与欧虞并。 宣和金书类臣稷,筋骨通神工瘦硬。 大江南来万几暇,翰墨留神纵天性。 驱驰羲献走颜柳,神游八法轻万乘。 昭回云翰飞龙章,斡旋天机挥斗柄。 长枪大剑竟何用,恢复有志还未定。 太平遗老羔羊翁,草书时时发清兴。 天资自可凌汗漫,笔力犹能造遒劲。 年来神品不可得,醉素张颠夸草圣。 残篇断简付覆缶,玉...

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

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
朝代:唐代 作者:李绅 原文: 深夜星汉静,秋风初报凉。阶篁淅沥响,露叶参差光。 冰兔半升魄,铜壶微滴长。薄帷乍飘卷,襟带轻摇飏. 此际昏梦清,斜月满轩房。屣履步前楹,剑戟森在行。 重城宵正分,号鼓互相望。独坐有所思,夫君鸾凤章。 天津落星河,一苇安可航。龙泉白玉首,鱼服黄金装。 报国未知效,惟鹈徒在梁。裴回顾戎旃,颢气生东方。 衰叶满栏草,斑毛盈镜霜。羸牛未脱辕,老马强腾骧。 吟君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