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斗转星移玉漏频

朝代:五代

作者:和凝

原文:

斗转星移玉漏频。已三更,对栖莺。历历花间,似有马啼声。含笑整衣开绣户,斜敛手,下阶迎。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已经到了三更时间,面对对面树上栖息着的黄莺,独自忧伤。在花的远处,传来一阵清晰的马蹄声。女孩不由得笑了,整理好衣襟配饰,面向男孩前来的方向拱拱手,走下台阶走出庭院迎接男孩的到来。注释①玉漏频:指计时的漏声频频传来。均指时间的推移。②历历:分明可数,形容马蹄声非常清晰。③绣户:绣……

参考赏析

创作背景

后梁末帝乾化四年(914),明经及第。二年后,再登进士第。后梁郓州节度使贺瑰了解到和凝与自己是同乡时,便聘他为府中从事。一夜,作者看到妙龄的少女私下和自己心目中爱恋的人约会,那个人迟到了,可是少女依旧在苦苦等待,终于盼到了自己心爱的人,遂做此五首《江城子》,此首为其三。……

赏析

首三句从时间的推移下笔,起句写斗转星移、玉漏频催,已由“月上门”到“三更天”了,女主人把视线由室内的云母屏风移到室外栖息的黄莺身上,不仅表示时间的推移,而且是感情的升华。她等待的情人,未到约定的兰更而不来,她虽然急不可待,但还能自解。这一句用“转“、“移”、“频”连续三个动词表达少女对时光流逝的焦虑……

作者介绍

和凝 和凝(898-955年),五代时文学家、法医学家。字成绩。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人。幼时颖敏好学,十七岁举明经,梁贞明二年(916)十九岁登进士第。好文学,长于短歌艳曲。梁贞明二年(916)进士。后唐时官至中书舍人,工部侍郎。后晋天福五年 (940)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入后汉,封鲁国公。后周时,赠侍中。尝取古今史传所讼断狱、辨雪冤枉等事,著为《疑狱集》两卷(951年)。子和(山蒙)又增订两卷,合成四卷。...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江城子·斗转星移玉漏频 | https://gushi.facekun.com/19543.html

长干行·妾发初覆额

长干行·妾发初覆额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猿声 一作:鸣)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

咏永州

咏永州
朝代:元代 作者:陈孚 原文: 烧痕惨淡带昏鸦,数尽寒梅未见花。 回雁峰南三百里,捕蛇说里数千家。 澄江绕郭闻渔唱,怪石堆庭见吏衙。 昔日愚溪何自苦,永州犹未是天涯。 相关赏析 注释 [1]烧痕:火燎后的痕迹。农夫焚烧田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作肥料耕种。昏鸦:黄昏时的乌鸦,往往争枝而栖,哀噪不已,使其境倍加萧索凄凉。[2]此句从“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欧阳修《戏答元珍》)一联中点化...

送人

送人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原文: 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 明镜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 参考赏析 简析 今日分手,这一生又有何处不会再相逢呢?宇宙虽然广阔,人来人去,多的是再相逢的时候,大可不必为一时的分别而太难过。“此生何处不相逢”,可看作分手时候的潇洒;也可用作警告不怀好意的人,彼此总有再碰头的时候,凡事不要太过火。末句后来成为名句“人生何处不相逢”。▼ 作者介绍 杜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