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风高浪快解析

解析

作者:佚名

  词人运用丰富想象,畅言他遨游月宫的情景。但他虽在月宫,还是忘不了人间的凉热,构思之巧,令人叹为观止。第一段写他御气乘风,很快到了万里之外的月宫,第二段写他到了月宫之后,身在九重天上,俯瞰脚下尘寰,只见一片蒙蒙,浑然一体。“曾识姮娥真体态”,“曾”字好。意思是说,我原是从天上来的,与姮娥本来相识。这与苏轼《水调歌头》“多欲乘风归去””的“归”写得同妙。“素面原无粉黛”,暗用唐人“却嫌脂粉污颜色”意。这句是写月光皎洁,用美人的素面比月,形象性特强。

  下片写身到月宫。“俯看积气濛濛”句,用《列子·天瑞篇》故事:杞国有人担心天会掉下来,有人告诉他说:“天积气耳。”从“俯看积气濛濛”句,表示他离开人间已很遥远。

  末了“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二句,是全首词的命意所在。用“醉”字、“偶”字好。这里所描写的只是醉中偶然摇动月中的桂树,便对人间产生意外的好影响。这意思是说,一个人到了天上,一举一动都对人间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既可造福人间,也能贻害人间。

  北宋王令有一首《暑旱苦热》诗,末二句说:“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全诗都是费气力写的。刘克庄这首《清平乐》则写的轻松明快,与王令的《暑旱苦热》诗比较,用意相近而表现风格不同。

  刘克庄有不少作品表现忧国忧民思想,如:《运粮行》、《苦寒行》、《筑城行》等。他写租税、写征役,为民请命,都很沉痛。这首词“人间唤作凉风”,该也是流露作者对清平世界的向往。全首词虽然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但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却不是超尘出世的。他写身到月宫远离人间的时候,还是忘不了下界人民的炎热,希望为他们起一阵凉风。联系作者其他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可以说这首词也可能是寄托这种思想的,并不只是描写遨游月宫的幻想而已。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9879.html

【双调】乔牌儿_世途人易老

【双调】乔牌儿_世途人易老
朝代:元代 作者:马致远 原文: 世途人易老,幻化自空闹。蜂衙蚁阵黄粮觉,人间归去好。 【锦上花】选甚谁低谁高,谁强谁弱。则不如开放柴扉,打下浊醪。山展屏风,列一周遭,花不知名,分外娇。 【幺】磁鸥喜潋艳,听水任低高,偃仰在藤床上,醉魂漂渺。啼鸟惊回,叽叽淘淘;窗外三竿,红日未高。 【清江引】都想着吃登登马头前挑着照道,闹炒炒昏鸦噪,点点铜壶催,氵急氵急残星落,立在紫微垣天未晓。 ...

小池二首

小池二首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昼倦前斋热,晚爱小池清。映林馀景没,近水微凉生。 坐把蒲葵扇,闲吟三两声。 有意不在大,湛湛方丈馀。荷侧泻清露,萍开见游鱼。 每一临此坐,忆归青溪居。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

九日渡江

九日渡江
朝代:明代 作者:李东阳 原文: 秋风江口听鸣榔,远客归心正渺茫。 万里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 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影宿维扬。 作者介绍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