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邑道中

朝代:宋代

作者:陈与义

原文: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注释①襄邑:今河南省睢(suī)县,在开封(北宋京城)东南150里,惠济河从境内通过。②榆堤:栽满榆树的河堤。③不知:不知道。④俱东: 俱: 一起 指一起向东。译文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

相关赏析

简析

春末夏初时节,诗人从京城开封出发到襄邑去,乘船惠济河东行。这天天气晴朗,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将满河春水照得红红的,连船帆也仿佛染上淡淡的红色了。趁顺风,客船船帆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两岸飞花,满堤榆树,一片轻帆,顺风百里,诗人这次远行...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政和七年(1117),作者任满经襄邑入京,诗人此行是任开德府教授期满,入京待选,因此志得意满,心情舒畅。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即景抒怀诗。……

赏析

全诗写坐船行进于襄邑水路的情景。首句写两岸飞花,一望通红,把作者所坐的船都照红了。用“红”字形容“飞花”的颜色,这是“显色字”,诗中常用;但这里却用得很别致。花是“红”的,这是本色;船本不红,被花照“红”,这是染色。作者不说“飞花”红而说飞花“照船红”,于染色中见本色,则“两岸”与“船”,都被“红”……

作者介绍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襄邑道中 | https://gushi.facekun.com/4189.html

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

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黄花谩说年年好。也趁秋光老。绿鬓不惊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 蟠桃结子知多少。家住三山岛。何日跨归鸾,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菊花啊,不要说年年盛开花亦好,你也会随着秋日时光的流逝而凋谢。少女的乌发青丝不知岁月的无情,恍若把酒小酌,人若安好花都会随之绽放笑颜。  桃树结了多少桃子啊,长满了我家所住的三山岛。什么时候才...

浣溪沙·风雨高楼悄

浣溪沙·风雨高楼悄
朝代:清代 作者:况周颐 原文: 风雨高楼悄四围,残灯黏壁淡无辉,篆烟犹袅旧屏帏。 己忍寒欺罗袖薄? 断无春逐柳绵归。 坐深愁极一沾衣。 作者介绍 况周颐 况周颐(1859~1926)晚清官员、词人。原名周仪,因避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周颐。字夔笙,一字揆孙,别号玉梅词人、玉梅词隐,晚号蕙风词隐,人称况古,况古人,室名兰云梦楼,西庐等。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湖南宝庆。光绪五年举人,曾官内阁...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下过雪的清晨,有清幽笳声响起,梦中所游之地,不知道是什么地方。铁骑无声,望过去如水流淌一般绵延不绝。我猜想这样的关河,应该在雁门关西边,青海的边际。在寒灯照射下睡醒时,更漏声已经滴...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深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的泉水在碧石上流淌。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晃动处渔船轻轻摇荡。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注释⑴暝(míng):日落,夜晚。⑵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