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迁

朝代:两汉

作者:刘向

原文: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过去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

相关赏析

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一次, 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儿打架,孟母觉得这里的环境不好,于是搬家了。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

影响

孟母教子的影响特别深远,早在西汉时期韩婴的《韩诗外传》中,就用有关孟母的故事来解释诗义,刘向的《列女传》中,首次出现了“孟母”这个专用名词。 东汉女史学家班昭曾作《孟母颂》,西晋女文学家左芬也作《孟母赞》。南宋时的启蒙课本《三字经》引证的第一个典故就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

启发

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的人们不仅要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给人很多的思维.在个人空间,在居住方面,在社交圈里.在生活中,环境造就人才,环境也淹没才人。 环境重要,比如把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交给一只狼去抚养,婴儿长大后就具有狼的很多生...

作者介绍

刘向 刘向 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属江苏徐州)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孟母三迁 | https://gushi.facekun.com/496.html

破阵子(赵晋臣敷文幼女县主觅词)

破阵子(赵晋臣敷文幼女县主觅词)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菩萨丛中惠眼,《硕人》诗里娥眉。天上人间真福相,画就描成好靥儿。行时娇更迟。 劝酒偏他最劣,笑时犹有些痴。更著十年君看取,两国夫人更是谁。殷勤秋水词。 作者介绍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原文: 春岩瀑泉响,夜久山已寂。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相关翻译 译文 春日岩石上,瀑布哗然响。夜色已深沉,群山归寂寥。明月照松林,松林碧如洗。远看许多山,均为同样色。春天的岩石上,瀑布哗哗再响,夜已经深了,动物都已休息。山峰归于寂寥,明月照在夜晚的松林上,在月光的照耀下,静谧松林显得那么干净。夜色笼罩在巍峨的群山上,远远的看去,就好像一个颜色。... ...

【双调】清江引_黄阁百年如

【双调】清江引_黄阁百年如
朝代:元代 作者:未知作者 原文: 黄阁百年如梦里,弃却三公位。妻子不属官,得觉囫囵睡,虚檐外日高犹未起。楼头柳丝风力软,寂寞闲庭院。独自倚阑干,落尽桃花片,青山不知郎近远。双双月下重相会,鸾凤成佳配。笙歌出入随,珠翠添娇媚,劝君莫惜花前醉。娑娑一庭虽是小,未若贫而乐。放将云归去,唤得鹤来到,和一座好山都占了。小梅香走将来吹灭灯,搅了读书兴。腌争小贱人,传着姐姐夫...

念奴娇·闹红一舸

念奴娇·闹红一舸
朝代:宋代 作者:姜夔 原文: 余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朅来吴兴。数得相羊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故以此句写之。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