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蟾宫曲_博山铜细袅

朝代:元代

作者:张弘范

原文:

博山铜细袅香风,两行纱笼,烛影摇红。翠袖殷勤捧金钟,半露春葱。唱好是会受用文章巨公,绮罗丛醉眼朦胧。夜宴将终,十二帘栊,月转梧桐。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双调】蟾宫曲_博山铜细袅 | https://gushi.facekun.com/6045.html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朝代:唐代 作者:贺知章 原文: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鬓毛衰 一作: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注释(1)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2...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相关赏析 鉴赏 公元851年(宣宗大中五年)夏秋之交,王氏突然病逝,李商隐万分悲痛。这年冬天,他应柳仲郢之辟,从军赴东川(治所梓州,今四川三台县)。痛楚未定,又要离家远行,凄戚的情怀是可想而知的。这首诗,就写于赴蜀途中。起句“剑外从军远”,点明这次远行的原因是“从军”,即入节度使幕府。“剑外”,... 作者介...

墨萱图·其一

墨萱图·其一
朝代:元代 作者:王冕 原文: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相关翻译 译文 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抬头看着一片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相关翻译 注释 去岁: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