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频烦 一作:频频)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注释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诗题下有注...

相关赏析

鉴赏

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这首诗的首联也是如此。“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一问一答,一开始...

创作背景

《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蜀相 | https://gushi.facekun.com/692.html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两鬓已经稀疏病后又添白发了,卧在床榻上看着残月照在窗纱上。将豆蔻煎成沸腾的汤水,不用强打精神分茶而食。靠在枕上读书是多么闲适,门前的景色在雨中更佳。整日陪伴着我,只有那深沉含蓄的木犀花。注释①摊破浣溪沙:又名...

送刘昚虚归取宏词解

送刘昚虚归取宏词解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原文: 太清闻海鹤,游子引乡眄。声随羽仪远,势与归云便。 青桂春再荣,白云暮来变。迁飞在礼仪,岂复泪如霰。 作者介绍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

凉州令(东堂石榴)

凉州令(东堂石榴)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原文: 翠树芳条飐。的的裙腰初染。佳人携手弄芳菲,绿阴红影,共展双纹簟。插花照影窥鸾鉴。只恐芳容减。不堪零落春晚,青苔雨后深红点。 一去门闲掩。重来却寻朱槛。离离秋实弄轻霜,娇红脉脉,似见胭脂脸。人非事往眉空敛。谁把佳期赚。芳心只愿长依旧,春风更放明年艳。 作者介绍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1]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

书愤

书愤
朝代:唐代 作者:张祜 原文: 三十未封侯,颠狂遍九州。平生镆铘剑,不报小人雠。 作者介绍 张祜 张祜 字承吉,邢台清河人,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