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

朝代:唐代

作者:常建

原文: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版本一)

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版本二) (馀 通:余)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早晨,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竹林中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人们的房舍掩映在花草树林中。山光的明净使鸟儿高兴,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大自然的一切声音此时都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注释1、[清晨]:早晨2、[入]:进入。3...

相关赏析

鉴赏一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 ,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落笔勾勒出...

赏析三

首联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诗人在这天的清晨走进古寺,初升的太阳光照耀着松林。此联中表明了诗人此作的时间和地点。佛家经常把僧徒聚集的处所当做是丛林,所以这里所说的高林颇有称颂禅院的意思。在光照松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颔联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此联的“幽”“深”二字尤...

简析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

意境

清晨,太阳出来了,在高大林木的遮蔽下,古寺依然沉睡在幽暗中。重重花木掩映这弯弯的小路,来到禅房,更觉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之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的心灵愈加沉静。“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句 “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

鉴赏二

清晨,太阳出来了,在高大树木的遮蔽下,古寺依然沉睡在幽暗中。重重花木掩映着弯弯小路,来到禅房,更是觉得幽静。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之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的心灵愈加沉静。晨游山寺,看到幽静的竹林、清澈的水潭,青山焕发、鸟儿欢唱,袅袅的钟磬声时隐时现。如此清幽的环境使诗人顿去杂念...

作者介绍

常建 常建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题破山寺后禅院 | https://gushi.facekun.com/705.html

好事近·湓口放船归

好事近·湓口放船归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相关翻译 注释 ⑴湓口:古城名。以地当湓水入长江口而得名。汉初灌婴始筑此城。故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后改名湓城,唐初改浔阳。为沿江镇守要地。⑵散花洲:古战场。散花洲古时还有散花滩之名。欧阳修《集古录跋尾》:武昌江水中小岛上,武昌人以其地为吴王散花...

【中吕】快活三过朝天子四换头 叹四美

【中吕】快活三过朝天子四换头 叹四美
朝代:元代 作者:未知作者 原文: 良辰媚景换今古,赏心乐事暗乘除。人生四事岂能无,不可教轻辜负。唤取,伴侣,正好向西湖路。花前沉醉倒玉壶,香氵翁雾红飞雨。九十韶华,人间客寓,把三分分数数。一分是流水,二分是尘土,不觉的春将暮。西园杖履,望眼无穷恨有馀。飘残香絮,歌残《白》。海棠花底鹧鸪,杨柳梢头杜宇,都唤取春归去。 忆别  人去后敛翠颦,春归也掩朱门。日长庭静怕...

女冠子·元夕

女冠子·元夕
朝代:宋代 作者:蒋捷 原文: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蕙兰花散花出阵阵幽香,雪后的晴空,辉映着池沼馆阁犹...

冬夜读书示子聿

冬夜读书示子聿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古人学习知识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方能学有所成。 注释1、示:训示、指示。 2、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3、学问:指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