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党论文言现象

文言现象

作者:佚名

通假字 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厌:通“餍”,满足。
古今异义 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 并列古义:同时列位;今义:并排平列,不分主次。
词类活用 目为党人 目:名词活用为动词,视,看。
然皆乱亡其国 乱、亡:均为使动用法,使……混乱,使……灭亡。

一词多义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
今以钟磬置水中。(《石钟山记》)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之修身《朋党论》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2)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朋党论》
(4)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5)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
译为"率领""带领"。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率领)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2)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3)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以吾一日长乎尔(《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如: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①有人
或投之黄河《朋党论》
②相当"有的---,有的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③有时,偶或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④也许,或许
云霞明灭或目睹
⑤如果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⑥或者
或利尽而交疏《朋党论》

①进用 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②因,因为 而周用以兴
③使用 士以此爱乐为用《李将军列传》
④服从 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命《李将军列传》

①逐渐 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
②浸泡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劝学》
③浸湿,沾湿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经·氓》
特殊句式
此自然之理也 判断句
然纣以亡国 省略句,应为“以之亡国”
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 被动句,为……所
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 判断句,“为”表判断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9464.html

天净沙·秋

天净沙·秋
朝代:元代 作者:白朴 原文: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长长的影子。雾淡淡飘起,几只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

养蚕词

养蚕词
朝代:明代 作者:高启 原文: 东家西家罢来往,晴日深窗风雨响。 三眠蚕起食叶多,陌头桑树空枝柯。 新妇守箔女执筐,头发不梳一月忙。 三姑祭后今年好,满簇如云茧成早。 檐前蝶车急作丝,又是夏税相催时。 作者介绍 高启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

答朝士

答朝士
朝代:唐代 作者:贺知章 原文: fk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作者介绍 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林琴南敬师

林琴南敬师
朝代:清代 作者:佚名 原文: 闽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即呼备,赍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闽县(今福建福州市)人林纾(字琴南,当时是孝廉,清明时对举人的称呼)六七岁的时候,跟随老师读书。老师非常贫困,做饭没有米。林纾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