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怨 / 征人怨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年年转战在金河和玉门关,天天都同马鞭和战刀作伴。 三月飞白雪洒盖着昭君墓,万里黄河曲曲弯弯绕黑山。 注释 ⑴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玉关:即甘肃玉门关。岁岁:指年年月月,下文的“朝朝”同义。 ⑵马策: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 ⑶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此处为暮春。青冢:西汉时王昭君的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 ⑷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 赏析 阅读全文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首句“来是空言去绝踪”凌空而起,次句“月斜楼上五更钟”宕开写景,两句若即若离。这要和“梦为远别啼难唤”联系起来,方能领略它的神情韵味。远别经年,会合无缘,夜来入梦,两人忽得相见,一觉醒来,却踪迹杳然。但见朦胧斜月空照楼阁,远处传来悠长而凄清的晓钟声。梦醒后的空寂更证实了梦境的虚幻。如果说第二句是梦醒后一片空寂孤清的氛围,... 赏析 阅读全文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韵译你说来相会是空话,别后不见踪影;醒来楼上斜月空照,听得晓钟初鸣。梦里为伤远别啼泣,双双难以呼唤;醒后研墨未浓,奋笔疾书写成一信。残烛半照金翡翠的被褥,朦朦胧胧;麝香熏透芙蓉似的纱帐,软软轻轻。当年的刘郎,早已怨恨那蓬山遥远;你去的所在,要比蓬山更隔万重岭! 注解1、半笼:半映。指烛光隐约,不能全照床上被褥。2、... 赏析 阅读全文
采莲曲二首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采莲曲二首》其一(“吴姬越艳楚王妃”):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开头两句写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子,采莲的时候因为摆动莲舟而弄湿了自己的衣裙。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第三、四句分别用花和月来衬托这个女子的美貌。 这首主要描写了女子的美貌,从“争弄莲舟水湿衣”可以想象出一个极其美丽的女子在船中... 赏析 阅读全文
采莲曲二首译文 译文 作者:佚名 其二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赏析 阅读全文
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是情人怨恋相思之词。此词运用白描手法,写一位独守空闺的少妇的情态与景物,表现并反衬出她在漫漫长夜中的孤寂与怨恨,既有文人词的细腻华美,又带有民歌风味,是写闺情的别开生面之作。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永夜”,即漫漫长夜;一个“抛”字暗示出女子对自己命运的担心。起句劈面一问,不仅揭示了女子... 赏析 阅读全文
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这首词通过女主人公口语式的内心独白,揭示了作为一个闺中弱女子被负心人所折磨而带来的心灵创伤,表现了旧社会情爱悲剧的一个方面。主人公怨中有爱,爱怨兼发,心情复杂。作品在艺术构思与表现手法上甚见匠心,深得后代词评家的赞赏。 这是一首单调小令。开头五句,奏的是感情音响的主旋律——怨。“永夜”两句,就悬想负心人行踪着笔。“长... 赏析 阅读全文
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漫漫长夜你撇下我远走到哪里?没有一点音讯。香阁门儿关上,眉儿紧紧皱起,月亮就要西沉。怎么忍心不把你追寻?怨恨这孤眠独寝。只有换我的心,变作你的心,你才会知道这相思有多么深。 注释①诉衷情:唐教坊曲名。因毛文锡词句有“桃花流水漾纵横”,又名《桃花水》;因顾夐本词,又名《怨孤衾》。②永夜:长夜。③眉敛:指皱眉愁苦之状。④... 赏析 阅读全文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此作年究在何时,已难以考定。旧编在《同陈留崔司户早春宴蓬池》诗后,可能是高适在封丘尉任内,送别遭贬的李、王二少府(唐时县尉的别称)往南方之作。 赏析 阅读全文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这是一首送别,同时也是一首边塞诗,同时送别两人,且两人均为遭贬而迁。 首联“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诗人首先抓住二人都是遭贬,都有满腹愁怨,而眼下又即将分别这一共同点,以深表关切的问句开始,表达了对李、王二少府遭受贬谪的同情,以及对分别的惋惜。“嗟”是叹息之声,置于句首,贬谪分别时的痛苦已不言而喻。“此别”、... 赏析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