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欣赏分析

欣赏分析

作者:佚名

  本文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的《浮生六记》之《闲情记趣》,该书原有六记,现存前四记,是一篇带有抒情性的回忆录和记叙性的散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细腻的刻画,记述了作者儿时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充满童真童心的童趣图,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稚气烂漫的情趣。主要体现在:

  一、忆写童趣,一线串珠。

  这是一篇叙述童年趣事的美文,其核心就是凸现那令人没齿难忘的童真童趣,为此,文章以儿童眼中看世界所得“童趣”为主线,按照“总—分”结构组织全文,紧扣一个“趣”字来写。先总写童年时常有超乎尘世之外的乐趣,其中“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为下文作张本。然后分说三件趣事:第一件趣事是观蚊如鹤之趣,视飞蚊为“群鹤舞空”,于蚊帐中玩蚊子,“我”感到极其愉快;第二件趣事是神游山林之趣,视小草为林木,虫蚁为走兽,土砾为丘壑,“我”神游其间,怡然自得;第三件趣事是观二虫相斗,视为“庞然大物”的蛤蟆吃掉了二虫,“我”生气,鞭数十而驱之。至此,几个分散的小故事就连缀成一个整体,取得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

  本文还包括三美:人性美、构思美、语言美....

  二、观察细微,凸显童真。

  童年趣事,均是琐事,但在孩子的眼中却是难忘的“大事”。文章在安排好线索的同时,以儿时观察事物的独特角度,精选了充满童趣的典型材料,生动细致地加以刻画。这样,整篇文章童趣横生,每个故事引人入胜,每个细节生动传神,字里行间凸现童真。请看一些典型例子:“冲烟飞鸣”中的“冲”字,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状;“定神细视”中的“定”,“观之,兴正浓”中的“浓”凸显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特有情状和心态;“夏蚊成雷”,众人避之尚恐不及,年少的“我”却“私拟作群鹤舞空”,观得津津有味,瞧得浮想联翩;“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足见其观察时间多长,兴致多浓;虾蟆“拔山倒树而来”,初读似乎感到有违事理,细品则深感用语之妙,作者重在神似描写,且符合儿童的感知心理特征和“蹲其身”平视的错觉,生动而真实。

  三、想象丰富,童心可爱。

  歌德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这表明儿童的想象具有特殊的夸大性,喜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情节,从而产生丰富奇异的想象。本文正是通过大胆的想象,进行高度的夸张来极力张扬童趣。兼用夸张和比喻的“夏蚊成雷”,找到了蚊群嗡嗡与闷雷之间的声似,以鹤喻蚊,找准了二者体形的形似,“心之所向”,眼前果然就出现了群鹤飞舞的景观,进而创造性地“作青云白鹤观”;我蹲在草间,观二虫争斗,兴致正浓时,竟把癞蛤蟆的“偷袭”,说成是“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由实生虚,“虚”得鲜活生动神奇;把丛草当作森林,虫蚁视为野兽,土砾比作丘谷,同样是“我”创造性的联想和想象的产物,而这些联想和想象,又是以一颗天真的童心(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作为出发点的,因而显得形象逼真,情趣盎然,更使文章洋溢着新奇烂漫的童趣。

  四、拥有物外之趣条件

  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②、富于想象和联想

  ③、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发现美,认识美

  五、第一人称

  可以增加文章的真实感,让人感觉亲切、自然,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使读者读起来更加有兴趣。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6890.html

菩萨蛮·春闺

菩萨蛮·春闺
朝代:清代 作者:徐灿 原文: 困花压蕊丝丝雨,不堪只共愁人语。斗帐抱春寒,梦中何处山。 卷帘风意恶,泪与残红落。羡煞是杨花,输它先到家。 相关翻译 注释 [1]斗帐:小帐。形如覆斗,故称。春寒:指春季寒冷的气候。[2]卷帘:卷起或掀起帘子。[3]残红:凋残的花,落花。... 相关赏析 鉴赏 这是一首闺怨词。人在愁绪中,雨是借以诉请的最佳友伴。首句“困花压蕊丝丝雨”,真切地写出春雨的绵长轻润。但这...

东溪

东溪
朝代:宋代 作者:梅尧臣 原文: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来到东溪边观赏溪景,面对着水中的孤石迟迟舍不得上船离开。野鸭在岸边睡着,充满闲情逸趣;老树伸展着秀丽的枝干,繁花似锦,惹人喜爱。溪旁短短的蒲草整齐得似乎经过修剪,平坦的沙岸,洁白的沙石...

相和歌辞。采莲曲

相和歌辞。采莲曲
朝代:唐代 作者:贺知章 原文: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作者介绍 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戚氏(中吕调)

戚氏(中吕调)
朝代:宋代 作者:柳永 原文: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间。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 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