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朝代:宋代

作者:陈与义

原文: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放声吟诵楚辞,来度过端午。此时我漂泊在天涯远地,是一个匆匆过客。异乡的石榴花再红,也比不上京师里的舞者裙衫飘飞,那般艳丽。没有人能理解我此时的心意,慷慨悲歌后,只有一身风动凉过。万事在如今,只是空有一身老病在。墙东的蜀葵,仿佛也在嘲笑我的凄凉。杯中之酒,看起来与往年相似...

相关赏析

赏析

此词是陈与义在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所作,这一年,陈与义流寓湖南、湖北一带;据《简斋先生年谱》记载:“建炎三年己酉春在岳阳,四月,差知郢州;五月,避贵仲正寇,入洞庭。六月,贵仲正降,复从华容还岳阳。”又《宋史。陈与义传》载:“及金人入汴,高宗南迁,遂避乱襄汉,转湖湘,踚岭桥。...

创作背景

此词为作者流寓邵州(湖南邵阳)时作,时为建炎四年(1130年)。避乱天南,再逢佳节。追忆中州盛日,不免凄然以悲。“无人”两句,以淡笔写深心。“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尤觉思远意长,婉曲沉挚。...

作者介绍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 https://gushi.facekun.com/6977.html

【双调】蝶恋花_悟迷杨柳楼

【双调】蝶恋花_悟迷杨柳楼
朝代:元代 作者:周文质 原文: 悟迷 杨柳楼台春萧索,庭院深沉,不把相思锁。睡去犹然有梦合,愁来无处容身躲。 【乔牌儿】想秦楼金缕歌,风流恁共欢乐。和香折得花一朵,记当时他付托。 【神曲缠】咱彼各,休生间阔,便死也同其棺椁。虽然未可,妻夫过活,且遥受亲爱的哥哥。 【二】猛可,折锉,蓝桥路千里烟波,桃源洞百结藤萝。细寻思冰人颇可,好前程等闲差错。 【三】鼓盆歌,寂寞,天差我从新庚和...

五月十九日大雨

五月十九日大雨
朝代:明代 作者:刘基 原文: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相关翻译 译文 大风驱赶着大雨泼洒到城市里,乌云相互挤压发出低沉的打雷声。大雨过去了,不知道下雨的龙去到了哪儿,池塘边,草木青翠,千万只青蛙鸣叫起来。... 相关赏析 赏析 这首诗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夏天所特有的雷阵雨前后的自然景象。前两句极力描述大雨的气势:黑云压城,风急雨骤,电闪雷鸣,大雨...

【双调】寿阳曲_千年调,一

【双调】寿阳曲_千年调,一
朝代:元代 作者:阿鲁威 原文: 千年调,一旦空,惟有纸钱灰晚风吹送。尽蜀鹃血啼烟树中,唤不回一场春 梦。 作者介绍 阿鲁威 阿鲁威(128○?~135○?),字叔重(一作叔仲),号东泉,人亦称之为鲁东泉。蒙古人,其名汉译又作阿鲁灰、阿鲁等。十四世纪上半叶人。他蒙、汉文都有相当高的水平。...

水龙吟(上巳)

水龙吟(上巳)
朝代:宋代 作者:李弥逊 原文: 化工收拾芳菲,晕酥翦彩迎春禊。江山影里,泰阶星聚,重寻古意。曲水流觞,晚林张宴,竹边花外。倩飞英衬地,繁枝障日,游丝驻,羲和旆。 云避清歌自止。放一钩、玉沈寒水。西园飞盖,东山携妓,古今无愧。闻道东君,商量花蕊,作明年计。待公归,独运丹青妙手,忆山阴醉。 作者介绍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