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文言现象

文言现象

作者:佚名

古今异义
(1)指
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用手指
(2)曾
古义:连……都
今义:曾经
(3)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4)阳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5)阴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6)诸
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7)息
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8)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9)已
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10)方
古义:方圆
今义:常指矩形
(11)惩
古义:苦于
今义:惩罚
(12)苦
古义:愁
今义:能燥,能泄,能坚的药味
(13)荷
古义:挑
今义:
莲,又称荷、芙蕖、鞭蓉、水芙蓉、水芝、水芸、水旦、水华等,溪客、玉环是其雅称,未开的花蕾称菡萏,已开的花朵称鞭蕖,睡莲科,属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地下茎称藕,能食用,叶入药,莲子为上乘补品,花可供观赏。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是印度的国花。

词性活用
1险: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2箕畚:名词活用作动词,用箕畚装石土。
3面:名词活用作状语,面向着。
4聚:使动用法,使... ...聚,相当于:“把... ...召集在一起”。
5苦:形容词作动词,愁

一词多义
1.其 惧其不已也【代词,他】 其如土石何【助词,加强反问语气】 帝感其诚【他】 其妻献疑【他的】
2.之 以君之力【的】 虽我之死【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 跳往助之【代词,代指愚公】
3.且 年且九十【将要,快要】 且焉置土石【况且】
4.焉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始一反焉【加强语气】
5.而 面山而居【表示修饰】 何苦而不平 【表示承接】而山不加增【表示转折】

通假字
1.指通豫南 “指”通“直”,一直。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
3.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4.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5.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6.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

倒装句
1.甚矣,汝之不惠。 倒装句。汝之不惠,甚矣【你太不聪明了】
2.且焉置土石? 倒装句,疑问代词“焉”提前。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倒装句,定语“三夫”后置。
4.告之于帝。倒装句。状语“于帝”前提。
5.何苦而不平?

被动句
1.帝感其诚。被动句。【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省略句
1.(太行、王屋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此句中省略主语“太行、王屋二山”。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省略句,省略主语愚公。
3帝感其诚。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帝感于其诚。
4.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8189.html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朝代:宋代 作者:张昪 原文: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翠色冷光相射。蓼岸荻花中,隐映竹篱茅舍。 天际客帆高挂。门外酒旗低迓。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危栏,红日无言西下。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金陵风光美丽如画,秋色明净清爽。碧天与秋水一色,何处是尽头呢?雨后晴朗的天色与秋水闪烁的冷光相辉映。蓼草荻花丛生的小岛上,隐约可见几间竹篱环绕的草舍。江水...

赤枣子·风淅淅

赤枣子·风淅淅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记不分明疑是梦,梦来还隔一重帘。 相关翻译 注释 ①淅淅: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声。②纤纤:形容细长。... 相关赏析 赏析 这一篇还是以少女的形象、口吻写春愁。以春日之风雨烘衬,遂不单自怜幽独,且怀思之情又添,由愁浓而致似梦非梦的幻觉生起了,这是一种朦胧恍惚的境界,这境界表达了一种莫可名状的惆怅。小词深而婉,清丽自然,若...

稚子弄冰

稚子弄冰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原文: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玻璃 一作:玻瓈)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铮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注释【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玻璃】指古时...

瞿塘、巫峡

瞿塘、巫峡
朝代:清代 作者:张问陶 原文: 瞿塘蟠大壁,巫峡削千峰。 处处奇相敌,山山妙不重。 诗随林壑变,天辟画图浓。 何日真游遍,穿云策短筇?